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2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研究了微波辐射条件下H2O2氧化蒽的反应,考察了时间、H2O2用量、催化剂和溶剂对葸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H3COOH浓度对蒽醌的收率影响很大,以适量的(CH3COO)3Fe作为催化剂可以增加蒽醌的收率和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古芳娜  孙林兵  淳远  王英  朱建华 《江苏化工》2007,35(2):29-30,45
研究了固体碱KNO3/Al2O3(KNA)催化合成甲基环戊二烯的反应性能,考察了KNO3负载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酸碱性位中毒等因素对环戊二烯甲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KNO3负载量为质量分数26%时样品的催化活性最高,450℃时能催化转化33%的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的选择性达到86%。催化剂通过原位氧气焙烧除去积炭即可恢复活性。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我国燃煤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 ,详细说明了什么是洁净煤技术及其在防治燃煤污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化工工艺作为化工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桥梁,在化工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从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尝试开放式教学等三个方面对化工工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以硝酸铝为铝源,P123为模板剂,NaOH、Na2CO3和K2CO3分别为沉淀剂,硝酸铈为铈源,制备出负载Ce的金属有序介孔γ-Al2O3,并采用低温N2吸附-脱附和XRD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验证了Ce改性的介孔γ-Al2 O3对模型燃油中的噻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3种沉淀剂都能制备出比...  相似文献   
6.
CO_2、CH_4和N_2在不同硅铝比β沸石上的吸附分离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体积法在273 K和303 K温度下对CO_2,CH_4和N_2在不同硅/铝比的β沸石上的吸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Langmuir-Freundlich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吸附实验数据;同一样品上,CO_2的吸附量要大于CH_4和N_2的吸附量;随着硅铝比的减小CO_2的吸附量增加,而硅/铝比对CH_4和N_2的吸附量的影响较小.通过结合Virial方程计算CO_2、CH_4和N_2在不同硅/铝比β沸石上的亨利定律常数和吸附选择性,发现所研究样品对CO_2/CH_4和CO_2/N_2均具有很高的吸附选择性,随着样品硅/铝比的减小,CO_2/CH_4和CO_2/N_2的吸附选择性显著增加,说明较低硅/铝比β沸石有利于分离CO_2.用Clausius-Ciapeyron方程求得CO_2,CH_4和N_2在不同硅/铝比的β沸石上的吸附热与吸附量无关,表明β沸石是一种表面势场均匀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7.
两种萃余煤的温和氧化产物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用二硫化碳 ( CS2 ) /四氢呋喃 (体积比 1∶ 2 )混合溶剂和环己酮对义马煤和美国Pocahontas No.3( P3)标准煤样进行了彻底萃取 ,在 60℃下用 30 %双氧水溶液分别氧化了所得的两种萃余煤 ,用 GC/MS对反应混合物中的水溶液的苯可溶物和水不溶物的 CS2 可溶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所得水溶液的苯可溶物中都检测出苯酚 ;在由义马萃余煤氧化所得的水不溶物的CS2 可溶物中检测出多种含氧有机化合物和长链烷烃 ,而在 P3萃余煤氧化所得的水不溶物的 CS2可溶物中只检测到一系列长链烷烃 .  相似文献   
8.
选择碳分子筛,以CH4和CO2为原料气,对变压吸附法提纯沼气中生物甲烷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高精度智能重量分析仪IGA-100测定了25℃下CH4、CO2和N2纯组分气体在碳分子筛上的吸附平衡等温线,计算了3种气体在碳分子筛内的扩散速率CO2>N2>CH4。使用单塔变压吸附装置测量了动态吸附穿透曲线,考察了吸附压力、气体流量和少量氮气等因素对吸附分离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压力为0.4MPa、气体流量为200mL/min时,在碳分子筛上CO2穿透吸附量为35.9mL/g,CH4穿透吸附量为5.4mL/g,CO2/CH4分离系数高达12.6,可直接从吸附塔顶富集纯净的CH4,而且碳分子筛可以通过抽真空完全再生,是一种理想的吸附材料;在有少量氮气存在的实验条件下,由于碳分子筛对CH4和N2具有动力学分离效应,仍能在塔顶富集高浓度的CH4。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限制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新能源的发展,人们对于储能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储能设备之一。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以石墨为主,石墨虽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理论容量较低,已逐渐无法满足高能设备的大容量需求。过渡金属锰氧化物由于储量丰富、氧化形态多样、结构多元、理论比容量高、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理想的替代负极材料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4种锰氧化物(MnO、Mn2O3、Mn3O4和MnO2)分别在纳米化和复合结构构筑两方面的材料设计及合成,总结比较了4种锰氧化物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展望了锰氧化物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新配比(n(Cr3+):n(H2BDC):n(H2O)=1:2:280),水热法合成MOFs材料MIL-53(Cr).材料后处理过程采用溶剂置换法.通过XRD、TG、SEM、IGA的表征手段对不同条件下合成后MIL-53(Cr)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通过N2、CO2、CH4、C2 H4、C2 H6单组份气体吸附实验对样品的吸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新的制备方案在制备过程中能够更稳定地合成出高纯度的MIL-53(Cr)产物,溶剂置换的后处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将孔道内H2BDC除去,经过后处理MIL-53(Cr)比表面积为1355.9 m2?g?1,通过初步的气体吸附实验表明该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