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次洼油气资源丰富,在浅层新近系、古近系以及深层中生界均有油气被发现,但目前对其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以及与浅层油气藏的配置关系等尚不清楚。为了给渤中凹陷周缘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生烃演化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和手段,结合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恢复了渤中凹陷西次洼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存着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下共计3套烃源岩,周缘凸起带油气储层为中生界火山岩及太古界变质岩、古近系-新近系三角洲-河流相孔隙性砂岩,该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向斜坡带运移至周缘构造带内聚集成藏,形成了3套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的特点;②沙三段烃源岩为该洼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③上述3套组合分别经历了4个阶段的油气成藏过程--距今11~1 Ma,纵向上呈现油气优先充注深层中生界及太古界古潜山储层,后依次向上运移充注浅层古近系及新近系储层,该区油气的成藏模式为高温流体多次短期快速充注。  相似文献   
2.
渤海湾盆地石臼坨凸起历经50余年勘探,在凸起高部位背斜区发现了3个浅层亿吨级大油田,而低部位斜坡区浅层由于构造圈闭不发育,勘探程度较低,近10年无规模性发现。随着渤海海域勘探程度提高,现已全面进入岩性勘探阶段,针对石臼坨凸起东段顺向断裂斜坡区浅层油气运移、岩性圈闭刻画和油气成藏规律等展开了深入系统研究。研究认为:(1)研究区南北两侧被富生烃凹陷夹持,凸起边界大断层晚期强烈活动和陡坡带近源扇体普遍发育使凸起区成为规模性油气运聚的最终指向区;(2)凸起边界大断层在馆陶组开启系数最小,馆陶组含砾砂岩输导层是石臼坨凸起之上主要的油气横向运移通道;(3)馆陶组输导脊坡度和切脊断层组合控制顺向斜坡区油气的垂向输导,当坡度小于1°且断层长度大于2.50 km、成藏期断距大于40 m时斜坡区可产生规模性的油气垂向运移,突破顺向断裂斜坡区“过路不留”的传统认识;(4)在凸起斜坡区,与构造脊方向斜交的砂体有利于油气保存,同时,提出井约束谱蓝化整形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实现了对斜坡区岩性圈闭有效刻画,优选出保存条件较好的斜向砂体开展钻探部署。基于上述新认识、新技术,2023年在石臼坨凸起东段顺向斜坡区成功评价了...  相似文献   
3.
辽中凹陷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数值沉积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井的情况下,利用围区古环境、三维地震等资料,应用数值沉积模拟软件,对渤海海域辽中凹陷东二下亚段湖底扇的形成过程及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东二下亚段可以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和三个体系域,湖平面曲线呈现脉冲式波动变化,主物源在盆地东侧和北侧两个方向。通过各个体系域的构造图,利用软件恢复古地貌、古构造,得到了相对真实的沉积背景,利用这些地质参数进行数值沉积模拟,进一步得到了湖底扇分布的三维形态和演化规律。结果显示,研究区湖底扇主要发育在在湖泛体系域内,受先期不稳定三角洲、湖泛域较强的水动力条件、沉积坡折带的耦合而形成,具有多期、双物源、分布范围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绥中36-A油田是渤海海域亿吨级的大油田,古近系含油气层段主要集中在东二段。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探和地质相结合,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勘探和开发相结合,详细分析了该区东二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东二段发育湖泊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有利储层相带;同时综合分析成岩作用,粘土矿物含量,温压场及流体充注的等几个影响物性的重要方面,认清了该段发育侧向展布范围广、纵向厚度大,高孔高渗优质储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岩心、薄片、分析化验等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优质储层控制因素。研究区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和凝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其中,中酸性岩性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外带亚相和中酸性溢流相上部亚相的近源相带是优质储层分布的有利位置。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岩相和火山机构是控制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构造运动和风化淋滤对火山岩储层再改造,增加火山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性。最终明确了旅大25-A构造的北部及南部分别发育一个有利目标区,具有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秦南凹陷新生代断裂体系平面和剖面发育特征,并结合区域构造运动背景,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阶段与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古新世—始新世,一系列NNE向或NE向伸展断层组成了秦南凹陷的断裂体系;渐新世,该区断裂体系表现为伸展-走滑性质,主断裂处发育大量多级"y"形、似花状构造样式,同时在弯曲段部位产生走滑增压区、释压区,次级断裂多表现为NEE向雁列状;新近纪时期断裂体系以马尾状和雁列状断裂为主,并发育"背形负花"状构造。结合新生代区域构造运动背景,将研究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强伸展-弱走滑期(古新世—始新世)、强走滑-弱伸展期(渐新世)、弱走滑-弱挤压期(新近纪)。  相似文献   
7.
渤中凹陷西次洼位于渤海西部海域,勘探程度相对较低,受区域应力影响,断裂特征复杂多样。为了搞清研究区断裂的发育规律及其控藏作用,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勘探实践,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断裂的成因演化及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凹陷西次洼的断裂演化阶段可以划分为早期基底断裂左旋走滑阶段、古近纪伸展作用阶段和新近纪—第四纪(新构造运动时期)双向走滑作用阶段。断裂的形成和演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形成了多种类型圈闭,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主要的运移通道。研究成果对该区目标优选及油气勘探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重要的富烃凹陷,但其深洼带浅层一不生烃、二无油源断层、三无汇烃构造,是传统地质认识中的“勘探禁区”。近年来,随着对渤海浅层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认识的深入,尤其是油气运移“汇聚脊”控藏认识的提出,为深洼带新近系找油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在此认识指导下开展了莱州湾凹陷深洼带石油地质条件再分析与成藏规律攻关研究。创新提出了基于陡坡砂体型汇聚脊控制的浅层规模性岩性砂体“迂回式”成藏模式,为寻找深洼带浅层有利勘探目标指明了方向;形成了砂体整体解剖技术,实现了浅层多期大型连片复合型砂体的精细刻画,为新近系规模性油气成藏寻找到有效储集空间。2021年,在莱州湾凹陷深洼带新近系成功发现并高效评价了垦利10-2亿吨级岩性油田,不仅在渤海深洼带发现了首个亿吨级岩性油田,更为类似盆地的凹陷区浅层勘探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陆相断陷盆地古地貌控砂研究较为成熟,但由同沉积构造的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动态变化对沉积物砂分散体系控制的研究较少。通过对辽西低凸起中南段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和沉积相开展整体和系统性研究,依据体系域界面和各体系域内三角洲地震反射构型的变化,有效地识别了东二层序的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建立起研究区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在层序地层单元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层序格架内古地貌和沉积体系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区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等沉积体系;辽西低凸起边界断层从北向南依次发育3个调节带,调节带的平面和空间差异活动控制了三角洲朵体的迁移。根据对各体系域砂体特征的描述,在东二层序识别了断层-岩性、上倾尖灭、岩性和地层超覆等4种地层-岩性圈闭类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深入挖潜的重要区带。在对渤中凹陷西斜坡新近系油气分布和油源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斜坡新近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源岩发育特征?断裂展布特征以及圈闭类型主控了油气分布;研究区西部多洼共生,沙河街组烃源岩发育,并且被长期活动性油源断裂深切洼陷,为新近系浅层油气成藏提供了优越条件;研究区南部由于缺乏深切沙河街组烃源岩的大断裂,难以将油气运移至浅层,不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此,渤中凹陷西斜坡应该遵循“环洼选区、主断控带”的勘探理念,重视次洼周边的勘探,以寻找生烃次洼周边有效的运移断层为工作重点,研究区西北部为新近系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