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改变氧化钇薄膜中掺杂稀土元素的种类,来控制发光薄膜的荧光发射波长.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稀土掺杂氧化钇荧光薄膜.电化学沉积法制备的薄膜结晶效果好,掺杂离子分布较均匀,且不需要高温高压或者真空条件,成本很低.所制备的Y2O3:Ln荧光发光薄膜经XRD分析具有立方晶体结构;不同稀土掺杂的氧化钇呈现出不同的表面形貌;掺杂的Ln离子均匀地分布在薄膜中,经测试所有的Y2O3:Ln荧光发光薄膜都显示出较强的发射强度,且发光波长随着掺杂离子的不同而不同:Y2O3:Er3+发绿光,Y2O3:Ce3+发黄绿光,Y2 O3:Sm3+发蓝光,Y2O3:Pr3+发橙光.因此,电化学沉积法可用于制备具有不同发光波长的氧化钇荧光薄膜.  相似文献   
2.
采用固定床中4A分子筛吸附的方法,研究不同NH3浓度和吸附床温度条件对分子筛吸附效果的影响.通过吸附穿透曲线和吸附床中的吸附平衡质量测定分子筛的吸附容量,并利用Langmuir等温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分子筛的吸附容量随吸附床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吸附质初始浓度升高而升高,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3.
工程材料实验教育对机械类学生认识材料成分、结构、工艺、性能和使用效能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材料在机械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根据学、思、做合一教学原则,联系综合性实验的组合性、整体性特点以及机械类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征,工程材料综合实验教育从激发实验兴趣、强化实验观察、增强问题意识3个方面,探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工程材料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氨介质溶解原料金属Ca、Eu形成金属-氨溶液,原料非晶硅悬浮于溶液中,通过液氨挥发使金属-氨溶液产生过饱和,并以金属酰胺形式沉析在非晶硅表面,将这种液相混合处理的原料在常压1100℃保温6h合成Ca2Si5N8:Eu2+荧光粉。采用XRD、SEM和PL光谱仪分别表征了产物的晶体结构、微观颗粒形貌以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液相混合降低了荧光粉合成温度,在常压下1100℃保温6h合成了结晶良好的Ca2Si5N8:Eu2+荧光粉;合成的荧光粉颗粒呈类球形且分散性较好;合成的Ca2Si5N8:Eu2+荧光粉激发峰为467nm,发射峰位于580nm。  相似文献   
5.
根据热力学相关理论,利用基本函数△rHT^0、△GT^0、Kp在Si3N4粉体制备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典型Si3N4粉体合成工艺的反应进行趋势,生成相的化学组成、稳定性,合成工艺最大转化率以及发展动向,讨论了过程可控和获得高纯、优质Si3N4粉体的热力学条件,开发优质、低能耗、高产率以适应工业化批量生产的Si3N4粉体合成工艺,流态化CVD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热CVD法制备的无定形超微Si3N4粉体表面富舍N—H键的特性,以RuCl3为钌源,采用醇热还原法对Si3N4粉体进行了钌包覆。并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检测手段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Si3N4表面包覆了一层钌颗粒。并对钌包覆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氨热法,以金属Ca、Eu、非晶Si以及硼烷氨为原料,液氨为介质均与混合,经1230℃保温5h合成h-BN包覆的Ca_2Si_5N_8:Eu~(2+)红色荧光粉。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是否掺杂硼并没有改变Ca_2Si_5N_8晶体结构,但掺杂硼的产物除存在Ca_2Si_5N_8主相外,还包含BN相;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得到:BN相呈透明状包覆在Ca_2Si_5N_8外表面,并与Ca_2Si_5N_8相呈共格相界;荧光光谱(PL)测试结果表明:硼掺杂Ca_2Si_5N_8:Eu~(2+)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提高了约1.1倍,发射光谱红移20nm,其激发峰在465nm,发射峰位于590nm,硼掺杂有助于提高Ca_2Si_5N_8:Eu~(2+)荧光粉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CTAB/醇/水为反应体系制备碳酸锰。SEM照片显示:该体系得到的碳酸锰为分散性良好、尺寸均匀、直径约1μm的球体。XRD、EDS和FTIR表征结果表明,在这种特殊体系中。制备出了表面活性荆与超微米级碳酸锰的复合体系。吸油值测定结果袁明:经正丁醇与CTAB体积比为1:4体系得到的碳酸锰粉袁面亲油性能得到明显政善。  相似文献   
9.
利用串行通讯技术建立氮化硅烧结设备调节器与计算机的通信,以VB为编程语言,编制控制程序对烧结设备进行智能化、程序化控制设计,实现烧结过程温度等物理量的实时记录、图形描述和记载存储,摆脱烧结过程物理量记录的人工干预,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先进陶瓷的研究开发提供便利,并提升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流态床CVD法纳米氮化硅粉体的制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硅烷和氨气在立式双温区流态床中化学气相沉积, 制备了形状规则的球状无定形氮化硅纳米粉体, 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红外(FTIR)研究了该纳米粉体的 形貌、成分和物相. 讨论了该流态床法制备纳米氮化硅的关键因素, 并得到流态床中制备氮化硅纳米粉体的优化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