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十屋油田左旋走滑构造运动开始于沙河子—营城组沉积末期,至登娄库组沉积末期时最为强烈,形成了小宽走滑带等3个NE向挤压走滑带.三维地震研究表明,十屋油田走滑构造样式并非单纯走滑,而是呈前期走滑后期伸展或前期走滑后期挤压的发育状态,出现了负花状、“F”型、反“Y”字型和正花状等构造样式.左旋走滑运动产生的构造样式不仅控制着十屋油田沉积沉降中心的发育,而且对油气的运聚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屋油田裂缝发育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心观察、地层倾角测井与成像测井数据分析,对十屋油田的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屋油田裂缝发育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应力、构造部位、岩性、岩层厚度以及埋藏深度.该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川中地区8条优选的野外地质剖面,搞清雷口坡组顶面岩性特征、溶蚀孔缝发育情况、风化壳发育层位及发育厚度等。地层分析表明:川中雷口坡组地面露头岩性包括白云岩、溶塌角砾岩以及石灰岩;溶蚀孔洞发育,以半充填或未充填为主;在65m左右的岩溶作用深度范围内,岩溶作用改善了地层的岩性、孔隙空间、储渗性能,可形成良好的古风化壳储层。该认识对研究深埋于地下的雷口坡组顶部风化壳储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为川中地区雷口坡组风化壳储层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车断裂带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地区,随着油气勘探进程的加快,近几年在石炭系火山岩中不断有油气发现。本文从储层岩石学及储集性能等方面对该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认为研究区储层岩石主要为火山碎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次生裂缝;孔隙性最好的是火山角砾岩和砂砾岩,渗透性最好的是凝灰岩;储层岩石的含油气级别较低,绝大部分为不含油,储层绝大部分为干层或水层,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储层有油气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古构造应力场二维数值模拟,预测研究区沙河子组岩体的破裂程度,分析古构造应力分布特征,划分裂缝发育级别。预测结果表明,十屋油田沙河子组储层裂缝主要发育在断层位置及其附近地区,储层经历两期构造应力场作用并形成了2期4组裂缝,裂缝主要发育的方向为北东向和南北向。  相似文献   
6.
分析龙岗地区主要断裂成因,并结合岩石力学与构造地质学理论,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技术预测须六段底部的裂缝发育与分布情况、类型及产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喜山早期东西向挤压作用下形成了南北向断裂,喜山晚期北东一南西向压扭作用下形成了北西向断裂。裂缝的发育主要受断裂和构造部位的影响,分布极不均匀。裂缝以高角度剪切缝、低角度剪切缝和...  相似文献   
7.
印支运动时期川中雷口坡组地层抬升遭受剥蚀,在雷1:3坡组顶面形成了1套广泛分布的风化壳储层,但该套储层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影响因素较多,给油气勘探带来的困难较大。利用区域地质、测井、岩心等资料,结合野外地质剖面裂缝观测成果,对该套风化壳岩溶储层的裂缝特征、发育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裂缝对储层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裂缝发育,但规模较小,总体上发育有限,裂缝发育程度可以分为4个级别,构造缝的发育主要与区域构造应力场和局部构造及断层附近的局部应力场有关,裂缝的存在可促进岩溶作用的进行,提高储层的储渗能力,连通孤立的溶蚀孔洞。  相似文献   
8.
储层非均质性是储层岩石的基本属性之一,它严重制约和影响油气储层的储渗性能和油气藏开发的效果,是储层(尤其是火山岩储层)研究的一个重点。通过研究HC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认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火山岩岩石结构、岩石的矿物成份以及孔隙结构都对储层的孔隙非均质性有影响;而储层的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则主要表现在储层岩石、储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率在剖面和平面上分布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