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2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军强  白朝军  殷乐  苏栋 《遥感信息》2007,(6):77-80,I0005
陆面温度是地表物体热红外辐射的综合定量形式,是地表热量平衡的结果。陆面温度作为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已广泛用于相关模型的计算及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ASTER数据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光谱分辨率,可提供比陆地卫星、NOAA/AVHRR等常见卫星数据更丰富的地表信息,有助于提高陆面温度的反演精度。根据温度/比辐射率分离(TES)的思想,基于ASTER热红外数据的特性,获取了一种反演陆面温度的方法,并以长白山为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所用的方法仅依赖ASTER遥感数据便可快速获取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自然地表可取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邓碧  张俊伟  诸葛绪松  刘文献  林星涛      苏栋      陈湘生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1,(6):170-176
为了研究并行曲线隧道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以横琴杧洲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了并行曲线隧道三维有限元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工顺序和曲率半径r(r=500,800 m)下新建曲线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位移影响较小,曲率半径对既有隧道位移影响相对较大; 随着曲率半径(r=500~800 m)的增加,既有隧道位移增加约15%; 既有隧道的位移主要在盾构开挖面前方2D(D为隧道外径)、后方1D范围内产生; 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内力的影响与曲率半径有关; 隧道曲率半径为500 m时,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内力变化影响规律相似,即离盾构开挖面最近的既有隧道剖面产生的弯矩最大,且最大弯矩和最小弯矩均出现在靠近新隧道一侧; 内侧隧道先开挖时,既有隧道的弯矩(绝对值)更小,此时对于并行曲线隧道施工,内侧隧道先开挖更安全; 在盾构开挖面前方一定距离内既有隧道产生的轴力最大; 隧道曲率半径为800 m时,双线隧道近似于平行隧道,施工顺序对既有隧道内力变化和大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科技大学为例,对比同类工科院校和文科优势院校,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主观需求和人文知识及传统文化水平开展问卷调查,为工程教育中人文素质培养,工程和人文的协调发展提供基础数据。调查表明,应拓展人文知识培养和传统文化传承渠道,提升育人水平,推进新一代大学生人文知识水平和传统文化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在某些实际问题中,桩基础承受的水平荷载具有多方向的特点。利用水平双向数控运动平台,进行了单向、椭圆、圆等加载路径下水平承载单桩的室内模型试验,测得了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桩身弯矩的变化。通过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多向加载路径下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的特性与单向的具有明显的区别,前者荷载最大值先于位移最大值出现,而且最大荷载明显小于单方向的最大荷载,降低的程度随短长轴比的增大而增加。而在椭圆及圆形加载路径下,荷载增量和位移增量的方向出现非共轴的现象,不同路径下桩头荷载增量矢量的幅值和方向的变化规律与加载路径的曲率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受生物免疫系统基本原理的启发,提出了半导体器件可靠性免疫系统的概念。在介绍半导体器件的过激噪声和其内部不同缺陷之问的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利用噪声评估器件可靠性的原理及优点。借鉴生物免疫系统,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人工免疫系统的相关机理,并给出了半导体器件可靠性免疫系统内抗原(过激噪声)、淋巴细胞(判据)的表现形式,淋巴细胞对不可靠器件的识别过程等。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等优点,并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可液化土中单桩地震响应的离心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离心机动力模型试验,观测了饱和砂土层中单桩-上部结构在强震中的反应,并通过数值方法导出了桩土水平相对位移和侧向土阻力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强震下饱和砂土中孔压增长较快,孔压的增长减弱了土阻力及桩身内力,同时使桩基础的竖向承载力降低;砂土接近液化时,桩基础失去大部分承载力,上部结构沉降严重。本研究加深了对砂土液化过程中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有助于建立液化土中桩基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依托珠海市横琴杧洲隧道工程项目,系统地总结和分析了在珠三角地区海域超软土地层条件下的盾构法设计原理和施工控制技术.展开了盾构选型、管片结构设计、管片防水及软土地基加固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基于工程的特点,提出浅覆土情况下盾构开挖面的稳定性控制、平行隧道掘进中的相互影响、软土地层的管片上浮,以及掘进过程姿态精细化控制等施工关...  相似文献   
8.
开挖面稳定性是大断面矩形顶管施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采用密贴分洞顶进是提高开挖面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但相关的研究甚少。本文以深圳某地铁站顶管工程为背景,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大断面顶管车站开挖面的破坏形式,研究了不同分洞方式和施工顺序对开挖面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全断面顶进的施工维持开挖面稳定的能力最弱,支护应力可控范围最窄;(2)采取“先上后下”双洞密贴顶进的施工方式,由于先顶进上部结构的“遮帘”效应,下半断面的支护应力可控范围最大;(3)大断面顶进施工时,需优化控制开挖面支护应力,防止局部位移“突变”。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断面尺寸、地层条件和埋深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分洞方式及工序。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汽车喷油泵生产线上的应用优势和应用需求,详细阐述了喷油泵生产线上RFID技术的具体应用模式.通过在生产线上架设多个RFID信息采集点,利用单片机控制RFID读写器向电子标签自动读取产品信息和写入操作人员工号.利用LabVIEW软件开发上位机软件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进而能可靠地获取流水线上的喷油泵和调试该部件的所有人员的信息,实现对喷油泵信息的跟踪和管理,保证生产线各零部件的动态供应,同时实现工位的可视化作业.  相似文献   
10.
土力学课程既包含科学原理,又与日常生活、工程实践密切联系。如何深入浅出、结合工程实践开展教学活动至关重要。教师可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既有趣味性,又与土力学课程原理相通的事物,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展开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活跃气氛、提高学生学习专注力的目的。通过开发演示教具,将复杂原理具象化演示,提高教学效率,并发挥土力学课程与思政紧密相连的天然优势,在课堂中融入历史文物、重大事件、重大工程等信息,最终达到轻松趣味、具象演示、融入思政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