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4篇
金属工艺   5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运用有限元计算方法,以长期运行的一相330kV断路器零部件实测尺寸为依据建立模型进行静态电场仿真计算,并与依据标准图纸尺寸建模的静态电场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计算结果,讨论了灭弧室参数对电场分布以及开断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LW13—363型断路器在长期运行后其灭弧室零部件尺寸的变化会引起灭弧室电场的变化,造成断路器断口承受恢复电压能力下降、开断性能下降和短路开断时主触头闪络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镁基复合材料微区力学状态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弹性变形范围内,在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颗粒增强Mg基复合材料(PRMMCs)中,颗粒的分布形态对材料微区力学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持颗粒长径比(2:1)和颗粒间距(d)不变的情况下,随着θ的变化,不存在颗粒断裂的危险,材料的主要失效方式为界面脱离和基体开裂。增强体相对夹角θ=15o时的结果优于其它情况,这更有利于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钛合金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20%Ti-6Al-4V颗粒增强MB15镁基复合材料的试样。按照阿基米得法检测了不同状态试样的密度,借助光镜和扫描电镜探索了挤压棒变形和组织的特点,并结合室温拉伸试验研究了热挤压变形对试样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烧结态的密度较低,而热挤后的密度已接近理论值:挤压棒的变形和组织都不均匀:二次挤压可以进一步细化晶粒、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Ti-6Al-4V颗粒可以用来强化镁合金,且其增强效果明显好于SiC陶瓷颗粒。  相似文献   
5.
Al-Pb-Si-Sn-Cu轴瓦合金的微观结构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机械合金化、冷压与热挤压法制备了Al-15%Pb-4%Si—1%Sn—1.5%Cu(质量分数,%)轴瓦合金。试验结果表明,块体材料的组织分布很均匀。Pb粒子细小均匀弥散分布在Al基体上,呈纳米晶粒。Al基体晶粒大小约1.2μm,在其晶界和晶粒内都有粒子析出。在Al基体上还分布着由非晶和亚微米晶粒构成的混合相。研究表明,该工艺是制备Al-Pb系列轴瓦合金的较佳方法;并为制备室温不互溶、高温存在很宽固溶间隙、有较大密度差异的合金组元且组织均匀的合金奠定了工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榆林供电局府谷变电站为原型,基于ATP-EMTP程序平台,建立了该变电站35 kV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给出了各种抑制谐振措施的仿真计算结果,证明采取中性点接排线性电阻的方法能较好地抑制铁磁谐振.  相似文献   
7.
低温反应自熔法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粉末冶金法(PM)和铸造法(Casting)在制备镁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的缺点,尝试采用低温反应自熔(RSM)新工艺制备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经低温反应自熔制备的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粉体颗粒的氧化膜,减小了对合金元素扩散的阻碍作用,使颗粒间的结合得到改善;SEM断口观察及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表明,基体与增强体界面处有轻微的反应存在,反应产物为MgTiO3,推测为MgO-Ti、Mg-TiO3或MgO-TiO2的反应所生成。  相似文献   
8.
低温反应自熔制备Mg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一种新的合成方法——低温反应自熔制备了10vol%钛合金(Ti-6Al-4V)颗粒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拉伸试验对其相结构和室温力学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基体晶粒细小、增强体和合金元素分布均匀、基体镁颗粒间的氧化膜得到了有效的破碎和分散,同时.所制备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延伸率明显高于粉末冶金法。  相似文献   
9.
隔离桩作为一种高效的防护措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隧道施工环境效应的控制中。基于两阶段理念建立了可考虑隔离桩与土体之间相对滑移(采用桩侧弹簧与桩端弹簧模拟)的桩-土竖向相互作用的解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并引入变形协调关系,利用改进的Loganathan-Poulos(L&P)公式和一般化的竖向位移的Melan解,求解了隔离桩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即弹簧内力)。利用叠加原理,进一步求解了隔离桩牵制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竖向位移,该结果通过与既有解析方法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得到了验证。基于新提出模型的解析结果,分析并揭示了隔离桩对地层竖向位移发挥牵制作用的力学机制。研究表明,隔离桩对土体的牵制作用可以分为向上牵制和向下牵制两个部分,向上和向下牵制作用相结合共同驱使土体竖向位移沿深度方向由原来的隧道开挖引起的不均匀状态转变为相对均匀状态。隔离桩的桩侧与桩端弹簧刚度决定了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程度,其刚度越小则相互作用力越小,桩与土体的相对位移越大,向上与向下牵制效应也越小。相关研究可为隔离桩的设计和效应评估做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换流变压器内部油-纸绝缘结构会发生夹层极化,在界面处存在空间电荷,这有可能引起直流电压试验和交流电压试验中发生局部放电.采用经过二次开发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对±500 kV换流变压器在外施直流电压耐受试验、极性反转试验、外施交流电压耐受试验和接地过程中的电场分布和空间电荷分布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了±500 kV换流变压器空间电荷在试验中的释放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