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10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思林水电站地下厂房引水发电系统共布置4条引水隧洞,隧洞典型开挖断面大、竖弯段部位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期安全问题突出;特别是隧洞竖弯段异型部位施工质量要求高,超欠挖难以控制,加之工期紧,因而施工难度大。本文对思林水电站引水隧洞施工过程中如何确保隧洞竖弯段的开挖进度和质量,同时又确保施工安全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有必要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3D打印、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与桥梁工程相融合,从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等多个维度,推进桥梁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本文从桥梁信息化、智能检测与安全运维、智能防灾减灾、智能材料等方面,综述了2020年该领域前沿技术和重要成果,总结了研究热点与前景展望。分析表明:BIM技术可以提升桥梁正向设计精细化水平、施工过程控制和管理准确化程度;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检测技术与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了桥梁检测的精度和效率;高性能智能材料的应用促进了桥梁结构的自感知性、自适应性、自调节性和自诊断性;基于人工智能的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为桥梁智能防灾减灾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未来应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桥梁设计、建造和养护的全生命周期,顺应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实现桥梁强国梦。  相似文献   
3.
锅炉做为能量转换的压力容器,其工作过程涉及许多参数,是典型的多入多出(MIMO)系统,控制系统容错能力的高低、可靠性的强弱直接影响锅炉运行过程的安全。冗余容错技术是改善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有效途径,以WinCC自带的软件冗余功能实现服务器硬件的热备,避免控制系统的瘫痪和崩溃,高性价比的提升了运行操作的可靠性,在锅炉控制领域有较强的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彦威  勾洪磊  李兴  王志忠 《现代化工》2005,25(Z1):167-170
对铅电极上在线超声电氧化Mn(Ⅱ)为Mn(Ⅲ)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n(Ⅱ)在铅电极上的超声电氧化过程与未施加超声波时氧化机理相同,Mn(Ⅱ)都不是直接与铅电极进行电子交换,而是被电极上所生成的PbO2所氧化;探讨了超声波功率和电解电流对Mn(Ⅱ)氧化的影响,实验发现二者对其影响不是呈线性关系.在其优化条件下,Mn(Ⅱ)被氧化为Mn(Ⅲ)的收率可达到98.41%.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属超深基坑工程,东咽喉区隧道位置5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需随隧道拱形结构的施工自下而上拆除下部3道。由于隧道基坑较为狭长、支撑密集、截面尺寸较大、基坑上部存在遮盖物等原因,致使支撑拆除难度很大,且无同类可供参考的案例,经项目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支撑拆除方案,且在施工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磷石膏胶凝性较差,阻碍了其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研究碱激发预处理后磷石膏的物相与微观结构,并掺入增强剂制备了高掺量高抗压强度免烧建材。结果表明:当增强剂添加量为3 mL时,试件强度大大提高,7、28 d与浸水后强度分别为13.75、28.30、17.56 MPa,与空白样相比,7、28 d与浸水后强度增长率分别为62.3%、62.0%、36.8%,并且试件密度最大为2.42 g/cm3,吸水率最小为11.10%,无泛霜。同时28 d试件内部结构致密性较好、孔隙率小,且二水硫酸钙(CaSO4·2H2O)峰强较低,CaSO4·2H2O主晶相结构变弱,结晶度差,有利于提高石膏试件的强度和致密性,从而优化免烧建材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据史料证实,搪瓷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人们对它的认识已达到相当广泛的程度。特别是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已开展了对其组成与内部结构及外观等方面的研究。如Winkelman和Schott早在八十多年前,就研究了瓷釉组成与性质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供计算的经验系数;Knapp研究出了Na_2O能使硅氧四面体(SiO)_n环断碎、使瓷釉的结构网被折开成马蹄形状;Hadwiger研究了FeO溶入瓷釉熔体对色泽的影响,他认为以Fe~(2 )或Fe~(3 )形式  相似文献   
8.
以深部直墙半圆拱巷道为例,基于非线性Hoek-Brown强度准则,考虑顶板围岩应力与锚杆支护作用,构造出顶板围岩破裂机制,利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提出了巷道开挖初期顶板锚杆预紧力的简化设计方法,给出了相应工程建议措施,并通过现场应用实例验证了高强预紧力支护对顶板围岩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初期,锚杆支护构件只有施加足够预紧力,才可有效限制顶板围岩下沉破坏;随岩体强度参数增大,锚杆所需预紧力不断减小,而随锚杆布设间距与围岩应力增大,锚杆所需预紧力不断增加;在软弱或松散破碎围岩中,可通过采用高强、高韧性锚固支护构件并施加高预紧力或注浆加固等方式来获得较理想围岩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肖佳  勾成福  金勇刚 《粉煤灰》2010,22(6):15-17,20
碳化深度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碳化深度值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水灰比W/C的经验模型、基于水灰比W/C和水泥用量C的经验模型、单纯基于抗压强度的Smolczyk模型的碳化深度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较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牛荻涛模型和张海燕模型作为以抗压强度为主要参数的经验模型,较为可靠。张誉模型基于扩散理论及碳化机理建立,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重晶石粉作为混合材对高铝水泥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化学结合水含量测试及XRD分析探讨其水化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适量的重晶石粉提高了高铝水泥的早期强度,抑制了高铝水泥后期强度的倒缩。重晶石粉促进了高铝水泥水化,并抑制水化产物CAH10和C2AH8向C3AH6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