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49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4篇
建筑科学   17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2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篇
冶金工业   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企业都曾有过这样的抱怨,服装CAD似乎用起来并没有听起来具有如此大的功效。尽管专家、媒体们对CAD的好评如潮,但服装CAD能否为更多企业所用,是否会为企业带来更直接的效益,还有待于服装企业与CAD企业的不断沟通。  相似文献   
2.
新型智能电表普及后,为了准确检测出电网中的窃电用户,可以结合机器学习的方法.为此,选择了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和迭代决策树3种机器学习中较常用的大数据算法进行分析,通过不断调整试验数据集的大小,对3种算法的效率和准确率进行测试.对比分析结果发现,随机森林算法运行的时间和数据量的大小基本呈线性关系,效率较高,且准确率稳定在86%以上,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弗雷格的预设理论、罗素的预设观点和斯特劳森的预设思想,追溯了预设理论的哲学渊源,分析了语言学研究预设的视角,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预设触发语和预设的投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惠州蓄能水电厂顶盖和水导轴承油盆盖油雾严重的问题,从水导轴承油雾形成机理及油雾泄漏路径分析原因,通过对水导油盆盖密封结构的改造和加装防油雾装置等措施,彻底解决了水导轴承油雾的难题,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其他电站水导轴承油雾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大宝山矿开采过程中导致贫化损失的原因,结合采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种降低贫化损失的措施,经过近2 a的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降低了矿山生产成本,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当前国内MTBE的生产工艺原理、生产特点和基本的工艺流程,说明了副反应的产生和规避方法,着重阐述了MTBE合成生产技术和应用的最新进展,对各种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比较不同合成工艺的各自优势,分析了MTBE的发展前景和制约因素,并针对目前MTBE的使用情况以及我国现状和相应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翁盛槟  陈晶晶  周建强  林晓亮 《表面技术》2021,50(5):216-223, 252
目的 从微观角度实现对微机电系统中微器件局部接触区域弹塑性演化过程和原子迁移演变规律的探寻.方法 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法,基于EAM和Morse混合势函数,对硬质金刚石探头与软质金属铜基底展开纳米压痕接触特性研究.结果 纳米压痕中位错环构型生成与演变有规可循,位错环在受载荷影响时,有着4个演变阶段,即位错环萌芽期→生长期→繁衍期→维持期.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压痕中铜基质内密排六方结构的HCP容易与附近类似结构发生关联耦合效应,产生刃型位错和形成螺旋式位错结构,随后以脱落方式构成棱柱形位错结构,并向基底底部发射.另外,整个纳米压痕中,铜基质亚表面损伤最为严重,探头与基底接触区域两侧的位错环迁移处应力较集中.结论 纳米接触中铜基质内位错环出现与演变过程,是衡量局部接触塑性变形强弱程度的重要依据和非接触区域损伤程度的内在表现.此次研究结果对细观尺度接触变形行为有着深层次认识,也对纳尺度设计出优异摩擦学性能的微结构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微机电系统金属铜膜接触变形特征的了解和位错原子迁演的寻迹对改善工况接触质量极为重要。基于分子动力学法,对球面触点与微器件铜膜的接触变形展开研究,分析铜膜力-位移曲线对应构型演变特征,用WSDA法描述接触变形特性,并比对触点轮廓对铜膜内、外表面的变形差异。研究表明:弹性接触时,力-位移曲线的Hertz理论与MD结果吻合,而接触区铜膜两侧的位错环凸显是塑性变形始发源与侧面滑移带产生的萌芽端,也是弹性阶段后的Hertz理论与MD的力-位移曲线不吻合主因。受载铜膜的位错原子会演化为位错环,位错环构型演变有4个动态阶段:位错环萌芽期、生长增大期、繁衍增殖期、维持稳定期。随着触点轮廓增加,位错环构型也相应扩张,而位错环演化4个阶段不受外围轮廓影响。另外,受载铜膜接触区两侧滑移带蔓延处的应力较集中,亚表层应力集中度强烈依赖于触点外围轮廓尺寸。验证了WSDA法可有效描述铜膜受载时的变形特征,并随触点轮廓增加而迅速向两侧蔓延传播,与受载铜膜的应力、应变趋势获得一致。研究结果将对微观金属弹塑性变形转化的微观临界态揭示中有着重要参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碳化物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Ti0.25Zr0.25Nb0.25Ta0.25)C高熵陶瓷(HECs),系统研究了HECs的微观结构演变、力学性能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单相HECs的形成温度为1 800 ℃,低于已报道的HECs烧结温度。1 900 ℃烧结的陶瓷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尺寸约7.5 μm,元素分布均匀,相对密度高达99.2%。1 800 ℃和1 900 ℃烧结的HECs的室温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0.9 GPa和33.2 GPa,断裂韧性值分别为(4.6±0.24) MPa·m1/2和(4.5±0.31) MPa·m1/2,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HECs。原位高温纳米压痕试验结果表明,HECs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达到500 ℃时,1 800 ℃和1 900 ℃烧结的陶瓷硬度分别下降到21.9 GPa和22.2 GPa,具有突出的高温稳定性。此外,HECs在温度低于500 ℃时无明显氧化,当温度超过650 ℃时会发生明显氧化,氧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煤矿采区建筑物压煤问题日益严重,探明建筑物下煤层构造情况需要在在不同地域、不同地质条件选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本文以lj煤矿六采区为例,在实测地形基础上合理设计观测系统,选择有效技术参数,调整孔深和炸药量,村庄内加深炮孔深度使用小炸药量,测点数据准确完整;加强野外资料施工采集,科学严谨的内业处理解释,完成建筑物下三维地震勘探工程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