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工业   8篇
金属工艺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在1723K下CO还原CaO-SiO_2-A1_2O_3-Fe_tO渣系。根据CO_2红外分析仪测定的出口气体中CO_2浓度变化,计算了炉渣的表现还原速度常数K_a和还原速度常数K。结果表明,加入Al_2O_3,提高了CaO-SiO_2-Fe_tO的K_a和K值;炉渣碱度不变时,随着Fe_tO含量的增加,K_a呈增加趋势,但K则呈抛物线趋势变化;当FeO的光学碱度∧_FeO为1.0或0.87时,K_a随该四元渣系光学碱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而K则呈递减趋势。用炉渣规则溶液模型计算了CaO-SiO_2-Al_2O_3-Fe_tO四元渣系的Fe_tO活度a_Fe_tO。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煤燃烧过程中传统的钙基固硫剂性质及脱硫过程机理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燃煤固硫剂-含锌冶金工业废弃粉尘.研究结果表明,含锌冶金工业废弃粉尘有可能成为燃煤过程中经济而有效的固硫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水平轴离心铸造长/径比小于5的圆筒型铸件的凝固过程,建立了表征铸件凝固过程和二维传热模型.并采用交替陷式差分的方法对离心铸造45#碳钢单材质套筒凝固过程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套筒凝固过程表现为沿径向从靠近模具的铸件外表面层向内表面层、轴向从靠近端盖的铸件层向套筒长度中心部位顺序凝固的特点,模具初温对铸件的凝固速度也有重要的影响。提出减少套筒内表面形成的型腔对外界冷空气的卷吸作用。或在铸件金属浇注完毕后浇注一层低熔点保护渣对保持套筒的这种顺序凝固的特点、以加强最后凝固的内层金属液对外层的补缩作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热态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通用合成气技术是基于天然气蒸汽转化法和煤气化过程开发的新工艺,通过技术原理分析,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在1.0~2.0之间可调的粗合成气.应用移动床反应器进行热态模拟实验,主要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火焰区温度及合成气有效成分(H2+CO)和H2/CO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气与氧气在同一位置喷入反应器,控制喷吹参数H2O/CH4/O2以及流量,在气化炉炉温不低于1000 ℃的条件下,煤或焦炭中挥发分基本裂解,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在1.0~2.0之间,有效成分大于90.0%,残留的CH4小于2.0%的粗合成气.  相似文献   
5.
通过k–e双方程模型和方程对折流式移动床内气体流动规律进行计算机模拟,着重考察了移动床内气流分布板的倾角对气体流动的影响. 模拟计算的气体压降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 并揭示了气流分布板的倾角对移动床内气体流动的具体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煤共气化制备合成气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天然气-煤共气化新工艺是基于天然气蒸气转化法和煤气化工艺进行耦合发展起来的新型工艺.本文分析了该工艺的技术原理,理论上可以直接制备H2/CO为1~2可调节的合成气;详细地介绍了天然气-煤共气化新工艺的主反应设备合成气制备炉的结构及工艺流程,通过对该工艺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得出工艺的最优工艺参数,通过试验可以直接制备出H2/CO为1~1.5、可调节的合成气,从而证明该工艺过程的可行性,并指出天然气-煤共气化新工艺是一项值得开发的新型合成气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7.
焦煤中添加缚硫剂的炼焦煤气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考察了在焦中添加ZnO基缚硫剂进行炼焦过程煤气脱硫的效果。结果表明,煤中添加ZnO基缚硫剂可以达到很好的炼焦过程煤气脱硫目的,无南非设备投入,运转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8.
电炉粉尘资源化与固硫剂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利用电炉炼钢粉尘进行型煤燃烧固硫和烟道气脱硫的可能性,实验测定和理论计算了典型的电炉粉尘的硫容量约为5.5mmol/g;当其作为型煤固硫添加剂时,固硫效果显著;当其作为烟道气脱硫剂时,脱硫率可达95%以上,反应活性很高。进一步加工,有望发展为固定床用脱硫剂,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一步熔融还原炼磷制取磷酸基本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40kW感应加热模拟实验装置通过热模实验,制取了可实用的磷酸溶液,证明了一步熔融还原炼磷制取磷酸的工艺(SRPA)流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准化学溶液模型和Pelton等提出的修正的准化学溶液模型,并总结了采用修正的准化学溶液模型计算SiO2为唯一酸性组元的二元、三元冶金渣系组元活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