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7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对低能X射线具有高探测效率和高分辨率的HPGe探测器,用和峰法测量了139Ce溶液的比活度,测量的结果为762.9(1±0.5%)Bq/mg,,国内比对推荐值为765.9(1±0.6%)Bq/mg,二者在不确定度范围内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电子机柜是中大型电子设备的基础结构.在实战环境中,振动、冲击、离心力以及结构产生的摩擦力等机械力是导致电子设备失灵、失效的重要因素,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振动和冲击.因此,提高电子机柜抵御振动、冲击等机械力干扰是保障电子设备可靠性的极其重要的环节.为了增强设备在机械动态环境中的可靠性,工程中除采用减振器进行振动、冲击隔离之外,对设备的结构进行加固设计是一种主要措施.所谓结构加固,就是针对设备自身的薄弱环节对其结构进行动力学修改,提高结构的动刚度及其低阶固有频率,使其实际响应值低于容许的冲击应力和疲劳极限,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系统的开发背景和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使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系统在系统安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介绍了整个软件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定掺量纤维混凝土试件和普通混凝土试件的抗渗性试验研究,发现掺入体积掺量0.15%的聚丙烯纤维的混凝土抗渗性有明显提高。最后以断裂力学为基础,对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从物理机理和断裂力学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国内外各具特色的阻燃可发性聚苯乙烯生产工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阐述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今后可发性聚苯乙烯阻燃技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工程学科范围广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技术性和实践性等特征,而工程实践教学往往注重教学本身,强调工程学科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导致工程实践教育狭窄于技术或技术上的狭窄。在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发展趋势下,工程界对学生能力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凸显,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在工程实践教学改革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变压比电桥检定装置是检定变压比电桥的专用检定装置,该装置主体部分为六位感应分压器,并在其输入,输出回路中增加了相序开关,连接组别,分接头,倍率转换等部件,使整个装置具有操作方便,能直接读取测量结果的特点。该装置设计合理,技术先进,并有可靠的计量溯源。  相似文献   
8.
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力学是高校工科类系列基础学科以及工程学科共同使用的精确的科学语言,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工程力学教育往往将力学科学化和技术化,注重学科自身的系统性,导致工程力学教育离散化,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工程教育面向“大工程”以及“回归工程”的发展趋势下,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探索,即在工程力学教育中贯彻“大工程”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系统整合运用知识,满足实际工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大型数值分析软件ANSYS对53 m摩天轮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得出其应力应变的精确数值解;并对其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得到其整体稳定性系数及失稳模态.为设计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程序对桥式起重机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为桥式起重机的设计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