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筛选护肤生物制品辅料中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抑制剂。方法以BALB/3T3细胞构建模型,采用MTT法对配制好的rhEGF及单组分辅料样品进行生物活性检测,筛选出对rhEGF活性有影响的辅料。通过建立的动物模型,观察rhEGF对皮肤切割伤的促愈合作用,进一步验证筛选出的辅料对rhEGF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经细胞模型筛选的25种辅料中,大分子透明质酸钠和黄原胶显著抑制rh EGF活性。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rhEGF具有促兔表皮切割伤愈合的作用,平均愈合时间较生理盐水组提前1~3 d,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随剂量升高,促愈合作用进一步增强,剂量为100μg/m L时,促创面愈合效果最佳。0. 4%黄原胶组和10μg/mL rhEGF+0. 4%黄原胶联合给药组兔创面愈合时间均较生理盐水组晚1 d,黄原胶抑制rhEGF促皮肤切割伤愈合的作用,与细胞模型结果一致。0. 4%透明质酸钠组和10μg/m L rhEGF+0. 4%透明质酸钠联合给药组的兔创面愈合时间均较生理盐水组提前2 d,并且与10μg/mL rhEGF组愈合时间相同,与细胞模型结果不一致。结论黄原胶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可抑制rhEGF活性,为rhEGF在护肤生物制品中的应用配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β-半乳糖苷酶是一种在乳制品生产、医药、生化分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酶制剂。商品化β-半乳糖苷酶多以游离形式存在,但游离的β-半乳糖苷酶制造过程复杂、稳定性低、易失活、有机溶剂耐受性差、重复利用率低,这些制约因素限制了β-半乳糖苷酶的进一步应用。将β-半乳糖苷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固定在微生物细胞表面,该系统的优点有: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无需经复杂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操作,成本低;2)稳定性高、有机溶剂耐受性强,既可用于反应条件温和又能满足复杂体系、反应条件剧烈的催化需求;3)拓展β-半乳糖苷酶在蛋白质工程研究、生物传感器制造等领域的应用。β-半乳糖苷酶表面展示所用宿主包括乳酸菌、酵母和芽孢,该文分别综述这3种宿主中β-半乳糖苷酶表面展示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酶的生产、作为报告蛋白和全细胞生物催化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产朊假丝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的氨基酸添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添加氨基酸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 WSH02-08)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影响,结果表明,两阶段添加氨基酸能显著提高GSH的发酵水平.摇瓶中发酵10h添加4mmol/L L-半胱氨酸,16h添加混合氨基酸(L-谷氨酸8 mmo/L,L-半胱氨酸8 mmol/L,甘氨酸12 mmol/L),GSH产量和胞内GSH含量分别为290.1 mg/L和3.22%.在3 L发酵罐中,将上述氨基酸添加策略与高密度培养技术相结合,36 h流加葡萄糖的同时添加20 mmol/LL-广胱氨酸,45 h添加混合氨基酸(L-谷氨酸40 mmo/L,L-半胱氨酸40 mmol/L,甘氨酸60 mmol/L),GSH产量和胞内GSH含量分别达1725.3 mg/L和3.29%,分别比高密度培养提高了111.4%和100.6%.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碱性木聚糖酶的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酶学性质检测及培养条件优化。方法 采集山西、河南和浙江农田土壤样品,通过富集培养及分离后进行16S rDNA鉴定,筛选碱性木聚糖酶的高产菌株,并检测其酶学性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条件,包括培养基碳源(木聚糖、乳糖、可溶性淀粉、蔗糖、麸皮、葡萄糖)、氮源[草酸铵、蛋白胨、酵母粉、(NH4)2SO4、NH4Cl、NaNO3、尿素、牛肉膏、大豆粉、KNO3、(NH4)2HPO4或以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NH4)2HPO4、大豆粉两两随机组合]、金属离子[CuCl2、MgCl2、ZnCl2、Al2(SO4)3、CoCl2、Mn...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发现全局调控因子Lrp的表达能促进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L-缬氨酸,但对菌体生长有一定影响。RT-PCR分析发现:Lrp的表达能提高L-缬氨酸合成相关基因ilv A、ilv BN、ilv C、ilv D及转运相关基因brn FE的转录水平,这也许是L-缬氨酸产量提高的原因。实验还发现:表达含有点突变(Arg39Trp)的Lrp可以进一步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L-缬氨酸的产量,而且对菌体生长的影响也减小;这种效果在lrp-brn F间隔区域存在突变的L-缬氨酸生产菌VWB-1中更加明显。在VWB-1中共表达lrp1和brn FE基因,5 L罐发酵L-缬氨酸产量达到42.1 g/L,比对照提高了48.9%。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