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0篇
轻工业   4篇
无线电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国外先进的计算机模拟预测技术应用于化妆品安全性评价中,进行防晒剂成分的经皮暴露评估。采用国外先进的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测试模块,对防晒剂成分的经皮吸收特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同时对防晒剂成分的皮肤接触过敏性、人体感觉刺激性以及眼刺激性分别进行了预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防晒剂成分的经皮吸收性质差异较大,经皮吸收剂量DAD值在0.0407~12672mg/kg/day之间。其中苯基苯并眯唑磺酸和二苯酮-5的经皮吸收量较小,分别为0.0769和0.0407mg/kg/day,奥克立林、甲氧基肉桂酸辛酯和水杨酸乙基己酯的经皮吸收量很大,分别为12672、1843和2136.1mg/kg/day。另外防晒剂成分表现出不同的皮肤接触过敏性、人体感觉刺激性以及眼刺激性可能性,尤其是二苯酮-3和苯基苯并咪唑磺酸作为防晒剂成分,其过敏性和刺激性可能性较高,而4-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可能性较低。可得结论:化妆品中物质的辛醇/水分配系数(Kow)和化学物分子质量(MW)不同将导致物质经皮吸收系数(Kp)不同,从而对物质经皮吸收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对化妆品产品的安全性和功效性产生影响。同时防晒剂成分应用于化妆品产品中时,对人体可能有一定的皮肤接触过敏性、人体感觉刺激性以及眼刺激性作用,提示其有一定的人体暴露风险,需要引起注意。先进的QSAR技术应用于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评价中,将推动毒理学领域替代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部分常用化学防晒剂、物理防晒剂和天然紫外吸收剂的紫外吸收特征,并对化学防晒剂之间的复配、化学防晒剂与天然紫外吸收剂之间的复配以及天然紫外吸收剂之间的复配的协同效应进行研究,为防晒化妆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国外先进的in silico技术,应用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测试模块,对防晒剂成分的皮肤接触过敏性、人体感觉刺激性以及眼刺激性分别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并针对其人体感觉刺激性预测结果,计算了防晒剂成分的职业暴露限量OEL(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值.结果表明,防晒剂成分表现出不同的皮肤接触过敏性、人体感觉刺激性以及眼刺激性可能性,尤其是二苯甲酮-3和苯基苯并咪唑磺酸的过敏性和刺激性可能性较高,而4-二甲氨基苯甲酸2-乙基己酯相对较低.针对感觉刺激性作用,防晒剂成分的OEL值在0.03 cm3/m3~1.85 cm3/m3,尤其是二苯酮-3的OEL值最低,为0.03 cm3/m3左右.说明防晒剂成分应用于化妆品产品中时,对人体可能有一定的皮肤接触过敏性、人体感觉刺激性以及眼刺激性作用,具有一定的人体暴露风险,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UVA波段紫外线照射危害的了解,具有UVA防护效果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其功效性评价也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本文从人体测试和体外测试两方面介绍了化妆品UVA防护效果的评价及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5.
蓝莓叶总黄酮的纯化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静态吸附量和解析率为评价指标,对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蓝莓叶黄酮的纯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M-130吸附树脂效果最好,吸附量达到71.5 mg/g,解析率达到74.41%。纯化后的黄酮纯度达到68.8%。以抗坏血酸为对照,考察蓝莓叶黄酮对油脂氧化的抑制能力,结果显示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78.46μg/m L,显著强于抗坏血酸(IC50为5.56 mg/m L)。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浴法提取余甘子中低分子水解单宁,比较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单宁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余甘子中单宁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同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提取余甘子水解单宁的最优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5h,此条件下余甘子单宁的提取率为8.84%。余甘子中低分子水解单宁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天然植物紫外线防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天然植物在防晒化妆品中的应用,选择天然植物提取物根皮素、白藜芦醇和熊果苷,研究其安全性及紫外线防护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特征,同时将其复配成防晒产品。在采用封闭式斑贴试验评价防晒产品安全性的基础上,应用人体试验测定产品防晒指数(SPF值)和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值)。结果发现,3种植物提取物表现出不同的紫外吸收能力,中波紫外线(UVB)波段吸收效果优于长波紫外线(UVA)波段,且白藜芦醇的紫外吸收效果相对最好;人体斑贴试验证明3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皮肤适应性;防晒效果人体试验显示白藜芦醇和根皮素令SPF值有较为明显的提高。研究表明,部分天然植物提取物表现出良好的紫外线防护效果,且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防晒剂相比,具有皮肤刺激性小、光化学稳定、安全可靠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头屑图像分析技术在发用产品去屑功效定量评价中的应用,采用随机、双盲、自身对照的试验设计,基于半头测试的原则,通过头屑图像分析技术以及头屑分级评分方法,对两种市售香波的去屑效果进行评价。头屑图像分析结果清晰显示出,随着去屑香波A和B使用时间的延长,头屑量均逐渐减少,且香波A的去屑效果明显优于香波B,此结果与分级评分法所得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应用头屑图像分析技术定量评价头屑量的变化,可以直观、准确评价发用产品的去屑效果,同时具有易于标准化、科学客观的优势,具有良好的行业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2010年Foursquare的巨大成功,催生了国内LBS产业的发展热潮,进而影响了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技术革新,改变着国内位置服务终端产业的市场格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位置服务终端的技术发展状况以及国内位置服务终端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外观上,位置服务终端产品趋于"轻薄大",即重量轻、厚度薄、屏幕大;在使用上,位置服务终端趋于智能化、简易化,人机交互能力不断增强;在功能上,位置服务终端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愈发精细化的服务,服务类型多样且关联度增加。目前,以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设备为基础,通过服务平台建设,向用户提供后向增值服务,已经成为位置服务产业一种较为可取的赢利模式。同时,"泛终端",即允许更多的终端产品,尤其是传统的非智能终端产品和非位置服务终端产品接入位置服务平台,以实现跨界、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服务支持,也是位置服务终端产品的一个发展趋势。位置服务终端以智能手机为代表,近年来得到很好地应用普及,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位置服务终端的角度对目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对位置服务终端的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0.
现有防晒产品人体防晒效果的评价方法是基于欧美人的皮肤,而体外方法又完全脱离了人体皮肤在产品涂敷下的生理状态的综合变化,所以需要建立适合中国人皮肤的、准确可信的防晒产品防晒效果评价方法.从科学的角度介绍了现有的主要的防晒评价方法,重点分析对比了各种体内和体外测试法的优缺点,包括SPF值人体测试法、UVA防护人体测试法、体外SPF值测定法以及体外UVA防护测试等,为我国防晒评价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