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以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水溶液从新疆桑叶粉末中提取桑叶黄酮。以L-多巴为底物,采用酶动力学方法研究该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桑叶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为0.2 g·L-1。其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可逆效应,抑制类型为混合型抑制,对游离酶的抑制常数(KI)和对酶-底物络合物的抑制常数(KIS)分别为366和873 mg·L-1。DPPH实验显示新疆桑叶黄酮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DPPH自由基氧化作用相对活性的IC50为25 mg·L-1,与VC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和分析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鲜食品质,建立品质特征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10个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为研究对象,通过结合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方法、多频脉冲电子舌技术及相关品质理化指标测定,分析橄榄果实品质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并构建橄榄鲜食品质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与平均相对误差δ对模型进行评价。德尔菲法结合九级标度法构建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回甘度和涩味度的总权重达76.9%,是影响橄榄鲜食的主要品质特性;感官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果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酚糖比与果实回甘度、涩味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主成分分析优化得到多频脉冲电子舌辨识区分不同橄榄品质的最佳电极组合为钯(10 Hz)、钛(10 Hz)。进一步利用该电极工作组合的电子舌信号特征值与感官评价得分、理化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建模,发现多频脉冲电子舌特征信号值能够对橄榄理化指标进行有效预测,其中酚糖比(R2=0.832、δ=10.89%)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R2=0.831、δ=5.75%)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次为总酚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3.
以福橘果皮为试材,采用超声辅助提取福橘果皮中的类胡萝卜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试验因素和水平,通过响应面(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探究福橘果皮类胡萝卜素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液料比、超声功率和温度分别为59:1 (mL/g)、240 W和50 ℃,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福橘果皮总类胡萝卜素实际提取量与预测值基本一致,达到(0.747±0.027) mg/g。本研究不仅优化了福橘果皮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也可为福橘的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橄榄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倩  王威  陈清西 《食品科学》2014,35(8):204-207
采用酒石酸铁法、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3 种方法测定橄榄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 3 种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的顺序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福林酚试剂法<酒石酸铁法,且3 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 0 5)。3 种方法回收率顺序为:酒石酸铁法>福林酚试剂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差异不显著 (P>0.05),这3 种方法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酒 石酸铁法(P<0.01),其中福林酚试剂法测得的多酚含量略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 时,各方法测得的多酚含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证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单、快 速、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橄榄多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橄榄(Canarium albumL.)果实提取物中主要酚类物质以及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鉴定了橄榄果实中的12种酚类化学成分;利用多重反应检测模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一个快速、稳定可靠检测橄榄果实多酚的方法。该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其检测范围内线性良好(r0.98);定量限小于1.436 ng/mL;检出限小于4.786 ng/mL;准确度大于80.19%,精密度大于1.12%;回收率大于80.13%。适用于橄榄果实中多酚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橄榄果实不同溶剂提取的多酚组分定量分析表明,3-O-没食子酸奎宁酸和老鹳草素同分异构体含量最高,为橄榄果实提取物中主要成分。对不同溶剂提取的橄榄果实多酚及其抗氧化能力的研究表明,80%丙酮溶剂提取具有更高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法提取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真汾  谢倩  池毓斌  陈清西 《食品科学》2017,38(20):146-153
为获得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橄榄果实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法提取橄榄果实游离氨基酸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游离氨基酸提取量的影响力由高到低为料液比提取次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响应面法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0 min、料液比1∶41(g/m L)、提取次数3、超声温度50℃、超声功率270 W、乙醇体积分数60%,游离氨基酸的提取量实际值为79.88 mg/g,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2.62%,表明此优化工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固相萃取分离纯化柚皮苷的方法。方法:以强阴离子交换(strong anion exchange,SAX)填料为吸附材料,利用柚皮苷与填料的功能基团之间的静电作用将柚皮苷吸附在填料上,考察洗脱液离子强度、洗脱液体积,洗脱流速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结果:选用5mL碳酸氢钠溶液(0.1mol/L,pH9.0)为洗脱液,以0.5mL/min的流速进行洗脱,回收率达到91%以上。结论:本方法简单、高效,选择性好,可为柚皮苷样品的纯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半胱氨酸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马铃薯在保藏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是因为其多酚氧化酶的作用结果。实验发现L-半胱氨酸对该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它的作用可以导致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酶促反应的迟滞时间延长,同时使稳态酶活力下降。其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为100μmol/L。L-Cys对马铃薯多酚氧化酶的效应为不可逆的抑制,它作用于马铃薯多酚氧化酶活性而抑制褐色产物的产生,起到对马铃薯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9.
绞股蓝素有"南方人参"美誉,含有与人参皂苷相同骨架达玛烷型结构的三萜皂苷。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优化提取绞股蓝皂苷,测定其抗癌活性,为后续活性化合物的分离奠定基础。利用HPLC分析绞股蓝的皂苷成分并确定提取绞股蓝皂苷的乙醇体积分数,正交实验优化提取方法,进而MTT法测定提取的绞股蓝皂苷抗肝癌活性。HPLC分析确定用体积分数75%乙醇溶液提取绞股蓝总皂苷(GYP),体积分数45%乙醇提取极性绞股蓝皂苷(GYP1),体积分数90%乙醇提取弱极性绞股蓝皂苷(GYP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70℃水浴中以30质量的体积分数45%乙醇加热提取12 h为最佳条件提取GYP1,在60℃水浴中以30质量的体积分数90%乙醇加热提取6 h为最佳条件提取GYP2;利用MTT法测定GYP、GYP1和GYP2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GYP和GYP2对肝癌细胞SMCC7721具有抗癌活性,半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165.83±14.12)μg/mL和(113.97±9.26)μg/mL,GYP1没有抗癌活性,表明绞股蓝抗癌药效成分主要是由弱极性绞股蓝皂苷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检测橙皮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以乙腈-水-冰醋酸为流动相来检测橙皮苷含量.结果:橙皮苷溶液在3.00~30.00mg/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7;方法的检测限为6.00ng;精密度实验表明连续6次进样橙皮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8%;加标回收率在98.80%~103.12%.稳定性实验表明在4℃下放置8天,橙皮苷的降解率均小于1.70%;在30℃下放置8天,橙皮苷的降解率均小于1.59%.结论:本方法简单、可靠、灵敏,可用于橙皮苷的精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