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降解法制备的Z-SBA-1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Ce/Z-SBA-15吸附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Py-FTTR和TG-DTA等表征手段对吸附剂进行分析表征。以脱除模拟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的反应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吸附剂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Ce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5 h的条件下,Ce/Z-SBA-15吸附剂的脱硫率和吸附硫容量最高;Ce/Z-SBA-15能够很好的保持着Z-SBA-15的结构,并且沸石结构单元的引入提高了其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其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2.
低级酚的分离可提高煤炭直接液化的经济性且降低液化油后期加工的氢耗,从而增强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的竞争力。配制不同比例的四氢萘、十氢萘混合溶剂并将其作为艾丁低阶煤直接液化的供氢溶剂,在高压釜四氢萘溶剂条件下进行艾丁低阶煤直接液化对比实验,以考察对低级酚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氢萘与十氢萘比例为1∶1时,因溶剂供氢能力不足,煤液化反应发生结焦现象;当四氢萘与十氢萘比例为3∶1时,虽混合溶剂的供氢性比四氢萘溶剂降低,但反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比较完全四氢萘溶剂条件下粗酚产量能(IBP~230℃)明显提高,低级酚产量几乎相同,不同种类的低级酚产量略有差别,油产率、转化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气产率略有下降。艾丁低阶煤加氢液化产物中的低级酚包括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2,3-二甲酚、2,4-二甲酚、2,5-二甲酚、2,6-二甲酚、3,4-二甲酚和3,5-二甲酚,而十氢萘的加入虽减弱溶剂的供氢性,但未对低级酚产量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4.
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优化黄桃酒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奉贤“锦绣”黄桃为原料进行发酵制备黄桃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黄桃果皮处理方式、酵母接种量、初始pH值为影响因素,以黄桃酒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响应面法优化黄桃酒发酵工艺。结果表明,黄桃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黄桃采用酶法去皮处理,以柠檬酸调节黄桃汁初始pH值至3.5,酵母接种量为5%,于28 ℃下发酵7 d。在此优化条件下,黄桃酒感官评分为89.0分。黄桃酒色泽诱人、金黄透亮、澄清度较高、口感清爽、酸甜适中、果香浓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3D打印材料与技术的概述、腰部健康护具市场需求的分析,探索3D打印技术与传统医疗护具设计结合的可能性,思考个性与适应性、艺术与功能性、单价与制造速度的平衡与协调。方法 以腰部健康护具为研究切入点,借助SLS、SLA打印技术,重点关注可成型工艺(同一材料的3D打印设计改良),对增加造型可塑性以及更为概念性的设计方略层面进行研究。结果 基于使用、技术、个性三方面的需求,设计了具备磁疗功效和定制特点的3D打印腰部健康护具。经实验测试,佩戴性良好,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预期。结论 未来的3D打印发展方向,材料研究仍将是重点,除了材料的多元化、智慧化,技术的互动、增效也会进一步刷新人类社会的制造观念;有效利用3D打印技术的便捷性特点和可定制特点,势必成为未来“可定制化”无障碍产品设计重要的研发和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煤焦油乳状液水中大量无机盐对分馏塔冷凝器等设备的腐蚀,促进煤焦油与水分离,利用化学破乳方法对煤焦油进行了脱盐试验,探讨了煤焦油化学破乳的可行性,考察了破乳剂类型、破乳剂添加量、注水量、脱盐温度及停留时间等试验条件对煤焦油脱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聚醚破乳剂脱盐效果较佳,破乳剂添加量100×10~(-6),注水量15%,脱盐温度110℃,脱后煤焦油中盐含量均出现明显拐点,停留时间在一定范围内对脱盐效果影响甚微。因此,自制聚醚破乳剂较其他2种较广泛应用于煤焦油脱水的破乳剂具有更好的脱盐效果,这主要归因于其特殊结构与煤焦油中沥青质有很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TEA型ARX模型各个环节线性掩码传播规律的分析,对该类算法零相关线性逼近进行了研究。证明了该类算法最长零相关线性逼近与圈函数中的左移、右移位数和分组长度这3类参数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最大轮数零相关线性逼近的计数。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分子水平上不同类型重油碱性氮化合物结构组成,采用超高分辨率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等分析手段,对高温煤焦油沥青、石油常压渣油及其悬浮床加氢裂化500℃尾油这4种不同类型的重油进行表征,获得原料及加氢产物的分子组成,揭示碱性氮化合物在加氢过程中的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焦油沥青中N1类碱性氮化合物主要是二苯并喹啉和三苯并喹啉类化合物,N2类化合物主要是三苯并吡啶吡咯和四苯并吡啶吡咯类化合物。渣油中N1类碱性氮化合物呈现出从喹啉、苯并喹啉至四苯并喹啉类化合物的连续分布状态,N2类化合物主要是苯并吡啶吡咯、二苯并吡啶吡咯类化合物。渣油中N1和N2类化合物的平均缩合度低于高温焦油沥青,但其碳数重心远高于高温焦油沥青,渣油中存在相当一部分高缩合度、长侧链的喹淋类、吡啶吡咯类大分子化合物,这部分物质是渣油中最重质、最难转化的大分子结构之一。加氢裂化过程中,高温焦油沥青中碱性N1类化合物主要发生加氢饱和及烷基侧链断裂反应,N2类化合物缩合度整体下降。渣油加氢尾油中N1类和N2类化合物DBE和碳数重心明显变窄。渣油加氢尾油中难以加氢转化的高缩合度、大分子量的碱性氮化合物较多,据此可推测,其加氢裂化性能低于高温焦油沥青加氢尾油,二次加工过程中会更易于结焦。  相似文献   
9.
微反应技术在能源消耗、安全性能、生产制造效率、降低成本、高产率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其中,碳化硅微反应器因为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优秀性能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SiC较低的自扩散系数、稳定的晶体结构也限制了其在碳化硅微反应器中的应用。本项目主要从焊接温度以及保温时间两个方面综述了碳化硅钎焊连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钎焊连接技术研究的发展提出展望,希望可以为碳化硅微反应器的发展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添加量以及供氢溶剂对褐煤直接液化油中低级酚生成的影响以及低级酚生成的机理,利用模型化合物邻苄基苯酚在煤直接液化条件下进行加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邻苄基苯酚在液化条件下主要发生桥键断裂反应生成低级酚,苯环不易被加氢饱和。温度升高对促进邻苄基苯酚桥键断裂有利;压力升高则不利于其桥键断裂;铁系催化剂添加量的增加会促进桥键断裂;供氢溶剂四氢萘相比十氢萘会抑制低级酚的生成。邻苄基苯酚加氢液化的产物以苯酚与甲苯为主,邻甲酚与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