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18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79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多(以下简称大直径桩),本文主要介绍其优点、设计计算原则、形状参数,构造要点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Stille偶联聚合方法合成一种新型的Pechmann类窄带隙聚合物(PBDTTP),并将其应用到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中。PBDTTP具有高的相对分子质量、良好的溶解性能与成膜性能。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在薄膜状态下,PBDTTP的吸收范围在300~900 nm之间,其最大吸收峰位置在748 nm,相应的光学带隙为1.37 eV。光伏器件的结构为(ITO)/PEDOT:PSS/PBDTTP:PC_(71)BM/A1,初步的器件结果显示,当PBDTTP与PC_(71)BM质量比为1:2时,光伏器件具有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PCE),为1.03%,对应的开路电压(V_(oc))为0.75 V,短路电流密度(J_(sc))为2.24 mA/cm~2,填充因子(FF)为61.2%。  相似文献   
3.
周跳的探测和修复是利用GPS载波相位观测值进行精确定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常用的GPS周跳探测方法,研究了基于电离层残差的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利用IGS跟踪站观测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借助编制的程序,进行周跳的探测与修复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对采样间隔为30的IGS跟踪站观测数据,探测出一周以上的周跳。  相似文献   
4.
<正> 所谓胶质体微裂缝是指存在于受荷混凝土的水泥浆中的微小裂缝,其本质是由于未水解的溶渣颗粒(主要成分是铁酸钙) 发生破坏而引起的。形状呈不规则的空隙状,最大宽度为0.09mm。胶质体微裂缝对混凝土的变形有很大的影响。日本学者川上正史根据使用白色硅酸盐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试件的压力试验及利用基于有限单元法的弹性分析,首先比较了使用白色硅酸盐水泥及普通硅酸盐水泥制成的试块在达临界点时纵向应变的大小,明确了裂缝发生的根源;尔后,人工改变模  相似文献   
5.
二维活塞式动态流量计,其主要特点在于采用具有旋转和往复直动双运动自由度的二维活塞作为流量计量单元。介绍该流量计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后,建立了相关动态模型,并研究了该流量计自身的计量特性以及各个结构参数对该流量计动态性能的影响,包括二维活塞直径、二维活塞质量以及计量单元内计量腔体积等。结果表明,采用两个计量单元并联连接结构的该流量计流量脉动极小,减小二维活塞质量以及减小工作腔中的死腔体积可以提升流量计的动态性能,而二维活塞直径对流量计动态性能的影响是随数值先增大后减小,这为二维活塞式动态流量计提供了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6.
对路基处治土水泥砂进行室内回弹模量试验,并对所得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含量和压实度等对水泥砂的回弹模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龙慧  李祎  朱叶力  滕建文  夏宁 《食品科学》2022,43(16):160-168
研究银耳多糖(Tremella fuciformis polysaccharide,TFP)与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的相互作用,利用浊度、纳米粒度仪、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变仪、荧光光谱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等对TFP与SPI的复合凝聚过程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H值、SPI与TFP质量比和盐离子浓度对凝聚体的形成影响较大,当SPI∶TFP>1时,与复合物形成相关的关键pH值(pHc和pHφ1)向高pH值方向移动。当SPI∶TFP<1时,pHφ1向低pH值方向移动。随着体系中TFP比例的增大,浊度的最大吸收峰逐渐降低(pHopt逐渐减小)。当SPI∶TFP=1∶1时,两者在pH 3.0处的相互作用最强,此时体系总体的黏度最大(约为1.30 Pa·s),形成的聚集体最多且粒径最大。NaCl浓度较低(<20 mmol/L)时能促进SPI-TFP凝聚体形成,NaCl浓度较高(≥20 mmol/L)时由于屏蔽作用会抑制凝聚体的形成。当剪切频率10 Hz、NaCl浓度20 mmol/L、SPI与TFP质量比1∶1时,体系具有最高的黏弹性模量,储能模量为9.24 Pa,损耗模量为3.40 Pa。本研究为TFP在植物蛋白饮料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加工阶段对广式烧鸭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烧鸭的生料段、烤制Ⅰ段、Ⅱ段和Ⅲ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式烧鸭共检测出95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为烃类、醇类、醛类、含硫含氮杂环类、酮类、醚类、脂类和酸类。随着烤制的进行,烧鸭的挥发物种类从生料段55种增加至Ⅲ段69种;挥发物含量从生料段的21.51 μg·g-1增加至Ⅲ段的79.75 μg·g-1。对已检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气味活性值分析得出,随着烤制的进行,活性化合物的种类从生料段的16种增加至Ⅲ段的30种,同时烃类、醇类、醛类、酮类、含氮含硫化合物、酯类以及呋喃类化合物的OAV值均呈增加趋势,且在Ⅲ段达最大值,其OAV总值也是生料段的24.48倍。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烧鸭的生料段和Ⅰ段的风味较为接近,Ⅱ段和Ⅲ段风味各不相同,其中(E,E)-2,4-壬二烯醛、己醛、戊醛、(E)-2-己烯醛、1-辛烯-3-酮、辛醛、(E)-2-辛烯-1-醇是广式烧鸭Ⅱ段的特征性风味活性组分;1-庚醇、1-辛烯-3-醇、苯甲醛、庚醛、2-甲基吡嗪、1-辛醇、2,3-辛二酮、2-戊基呋喃、对二甲苯是广式烧鸭Ⅲ段的特征性风味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9.
网络经济作为一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必将导致企业管理思想创新、经营目标创新、经营战略创新、组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因而面对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冲击,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必须面对的问题:树立创新管理理念、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构建授权型扁平化企业组织等。  相似文献   
10.
黑茶主要由微生物发酵形成,六堡茶是典型的黑茶之一,发酵对茶汤胶体性质与茶乳酪的成分组成是否有影响,尚未明确。本文通过动态光散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比较了六堡茶毛茶以及发酵后的成品茶茶汤的胶体颗粒性质。结果表明,六堡茶毛茶和成品茶的茶汤均存在丁达尔现象,即存在胶体体系。两种茶汤在冷却过程的浊度变化率逐渐减少,接近常温时,成品茶茶汤浊度增加率小于毛茶;两种茶汤中均存在球形或椭球形的胶体颗粒,且胶粒粒径与Zeta电位具有温度响应。室温下成品茶茶汤的胶体颗粒平均粒径(2131 nm)显著低于毛茶(3045.8 nm),成品茶Zeta电位绝对值(-24.8 mV)高于毛茶(-19.2 mV)。两种茶汤成分差异导致二者沉淀差异,成品茶固形物相对沉淀率(2.22%)少于毛茶(2.79%),成品茶沉淀主要成分为茶红素、茶褐素和多糖,占沉淀94.11%,毛茶则为多酚、蛋白质和多糖,占沉淀75.76%,两种茶汤沉淀中酯型儿茶素总量均高于非酯型儿茶素总量,其酯型儿茶素、蛋白质、多糖和黄酮较易参与沉淀形成。因此,发酵使成品六堡茶的茶汤的胶体颗粒的稳定性增加,使其形成的茶乳酪与发酵前存在明显的差异。本研究为黑茶饮料等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