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33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间歇性单足弹跳机器人落地冲击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弹跳式机器人落地时与地面的撞击会造成机载设备的损坏 ,而且由于足部受力不均导致机构易翻转 ,难以保持正常的姿态继续弹跳。本文首先建立间歇式弹跳机构的双质量弹簧模型 ,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 ,并将弹跳动作划分为四阶段 ,分析了除起跳外其他三个阶段中所受外界作用。经过计算分析 ,最终归纳总结出五条减小落地冲击力及保持稳定的改善措施 ,这些措施为实用弹跳机构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微装配系统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模型;将微产品装配离散化,便于建立标准化、模块化的实用微装配系统.该模型为灵巧加工及CIMS微系统打下了基础.利用磁悬浮平台代替幸臣/细运动平台传送装配子单元;同时,也利用它作为微装配平台,在一个运动平台实现了瘫臣/细运动;没有导线与运动平台相连。实现了平台的长距离运动.巧妙地利用平台运动实现线激光对微装配环境的扫描,获取微装配环境的三维信息.将全局/局部视觉系统分离,增加了操作空间.采用两种模型对磁悬浮系统进行控制,满足了瘫臣/细运动精度.采用该理论模型可以简化系统的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相似文献   
3.
与数控加工技术相比,机器人加工具有成本低、工作空间大、可扩展外轴、加工和上下料一体化的特点,能完成数控加工无法完成的产品制造,但其缺乏CAD/CAM集成系统,阻碍了机器人加工的应用。利用数控加工的CAM软件生成机器人的位置刀轨迹,利用自主研发的软件将位置刀轨迹转换成机器人位置轨迹。借助于相邻三点的机器人位置刀轨迹点生成机器人刀轨迹点姿态,组合机器人刀轨迹点的位置和姿态,形成机器人的加工轨迹。将机器人加工轨迹下载到机器人控制器后,可以对产品进行加工。利用CAD/CAM/Robotic集成技术生成的机器人加工轨迹对石材产品进行加工,对比产品的CAD模型和实际加工的产品,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影像在疾病诊断和手术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创手术的广泛采用,影像与机器人构成一体,形成计算机集成外科手术系统。影像不仅是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它也对手术机器人进行定位、引导,对手术器械进行跟踪和控制。由于视觉和机器人具有各自的坐标系统,它们之间存在误差,当在视觉空间控制机器人运动时,该误差会映射到机器人的轨迹上。在前期手术计划、机器人视觉控制、自动显微操作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研究计算机集成外科中的手术机器人轨迹精确控制问题。采用机器人在视觉空间的运动误差对视觉系统和机器人系统间的坐标系误差进行标定,从而精确控制机器人的轨迹。误差标定方法只需要让机器人走三个点就可以完成系统坐标标定。在实验中,利用视觉系统控制机器人运动,模仿微创手术中对机器人末端器械的导引,结果表明,采用递归标定方法可以将机器人的轨迹误差控制在2个像素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点集曲面是直接从离散点构造的光滑曲面,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几何建模等领域都有应用。提出一种新的点集曲面构造方法。所构造的点集曲面被称为加权平方极值曲面。该方法采用到二次曲面的代数距离的加权平方和定义能量函数,采用一致法矢量的加权和定义矢量场。然后将加权平方极值曲面定义为能量函数沿矢量场的局部极小点的集合,并给出空间一点向加权平方极值曲面的投影过程。与传统点集曲面相比,加权平方极值曲面能在去除数据噪声的同时更好地逼近理想曲面。  相似文献   
6.
微装配技术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器件的装配并不是一个新兴的领域 ,但随着微加工技术、显微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 ,微装配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产品的范围和应用领域被拓宽 ,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 ,它的发展是与微机电系统 (MEMS)、纳米技术 (Nanotechnology)密切相关的。本文对微装配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 ,介绍了微装配的特点和使用的许多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下料与去毛边加工一体化系统,减少压铸件使用设备的种类,降低压铸件制造成本.在工业机器人下料时,其末端夹具对压铸件形成负压吸附和压板的立体空间定位,精确定位压铸件与夹具的位姿关系,保证毛边的加工精度.利用软件仿真系统编制工业机器人加工压铸件毛边的轨迹,在压铸件毛边加工轨迹编制前,首先对软件仿真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加工系统进行标定,建立软件环境与实际工业机器人加工系统的一致性,确保软件中编制的轨迹点映射到实际工业机器人加工系统中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软件环境和实际工业机器人加工系统标定后,其毛边加工精度可以达到0.28 mm.  相似文献   
8.
细胞注射前,利用伺服控制方程计算的误差矩阵对系统进行标定,减小显微视觉系统和机械手系统间的坐标变换误差。系统误差标定后,利用显微镜聚焦—失焦技术获得深度信息,将细胞、负压管和注射针定位到同一平面上,定位误差达到0.3806μm,再结合光学流跟踪法。轨迹误差由(7,13)像素减小(0,1)像素。误差矩阵的应用非常有利于实时控制。利用纳米驱动平台设计微注射泵和负压泵,通过脉冲控制药液注射量的大小,注射泵理论注射量可以达到3.2皮升。负压泵可以安全地吸附住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利用上述各种技术。可以方便地完成细胞显微注射。  相似文献   
9.
定制髋关节假体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人体的髋关节具有个性化特征以及传统假体与股骨匹配后力传递不稳定等问题,对人体髋关节假体数字化设计、有限元力传递分析、基于机器人磨削的数字化加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设计、仿真和加工过程中将髋关节假体模型统一的方法,实现了定制式假体数字化设计、有限元力传递的分析和机器人磨削加工的一体化,初步建立了髋关节假体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产品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型,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在髋关节假体等骨科植入物中的应用建立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机器人数字化磨削加工定制式假体,保持机器人软件空间与实际工作空间一致,可以有效提高假体的制造精度,实现假体与股骨髓腔的最优匹配。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用砂轮端面磨削工件时,磨削点能够沿砂轮径向漂移,且砂轮在进给方向上可进让式进给磨削工件凸曲面轮廓的新工艺方法,建立了刀位计算模型,给出了算法、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显著提高了砂轮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减小了工艺系统的变形,提高了制件精度,砂轮磨损后易于修整。对新方法与常用方法的加工误差进行了比较,表明新工艺更适合脆性超硬材料凸曲面轮廓的高精密磨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