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利用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法(PACVD)在60Mn钢基片上沉积2.5μm厚的TiN膜.借助X射线应力分析技术和微拉伸设备,测量该附着膜纵向(加载方向)应力和横向应力及外载应变,进而求其等效应力-等效单轴应变关系,并由此算得它的条件屈服点σ0.1和σ0.2分别为4.2和4.4GPa,加工硬化指数为0.36.用纳米压痕仪测得其硬度为25GPa,弹性模量为420GPa.TiN膜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了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2.
Cu附着膜的屈服强度与退火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拉伸实验研究了具有二维残余应力的Cu附着膜的屈服强度与退火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Cu附着膜的条件屈服点随着退火温度的增高而减小,退火温度在150—300℃间变化时,减小幅度最大,出现明显的拐点.这主要由于Cu附着膜在该温度范围内发生了再结晶,使得原有的大部分组织结构强化因素消失了.Cu附着膜的屈服强度远远高于块体Cu材的屈服强度.  相似文献   
3.
对DD3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表面进行喷丸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喷丸层中残余应力沿层深的分布。结果表明:喷丸层中存在的残余压应力在层深为10μm处达到最大值,且随着层深的增加而降低;喷丸表层单晶组分中的残余压应力与多晶组分中的基本接近,次表层中两者存在较大差别,随着材料层深的增加二者的差别更加明显,单晶组分中的残余压应力水平更高,分布深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研究加热过程中TiB2/6351A1及其基体合金喷丸形变层组织结构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线形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加热温度和时间下的晶块尺寸和显微畸变.结果表明:喷丸使表层晶粒细化,织构消失并且在加热后不再出现;加热过程中,复合材料晶块长大速度低于基体材料,且复合材料显微畸变更易释放;喷丸过程中增强体周围产生的高密度位错使储存能提高,从而促进再结晶,但晶块的进一步长大因增强体的钉扎作用而受到阻碍;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高于基体合金.  相似文献   
5.
薄壁半圆环形结构的零件属断续加工,由于零件的刚性差,容易变形,加工较为困难。为解决零件的变形问题,必须在工艺上采取一些措施。  一、薄壁半圆件加工中遇到的问题图1所示为薄壁半圆件的零件。壁厚∶直径=1∶26,零件材料为45钢,调质处理,精度要求较高。若单件加工,则比较困难。因为它不是一个整圆件,在车床上是断续切削,定位夹紧也很困难,需要复杂的夹具。而采用两件一起车削,即加工一个整圆,然后再分开的方法,可以解决断续车削及装夹的问题。根据这一方案,制定的工艺路线为:粗车整圆→热处理(调质)→半精车整圆→铣(切开)→磨(剖分面)…  相似文献   
6.
通过X射线衍射线形分析表征了喷丸表面的组织结构,利用原位拉伸X射线衍射应力分析研究了TiB2/6351Al复合材料喷丸表面基体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喷丸后复合材料表面基体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6%,整体强度提高约28%,显微硬度提高50%以上.喷丸前、后复合材料基体承载系数分别为81%和83%,喷丸后的基体承载系数略有提高.喷丸表面基体的晶块尺寸及位错密度分别约51 nm和3.05×1014 m-2,晶块细化及位错密度增高是导致表面基体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光束移动速度下的激光淬火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激光淬火处理条件下激光淬火温度场和物相结构,运用ABAQUS/Standard对激光淬火处理AISI4140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结合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激光淬火材料最高温度并不在光束中心,而是出现在距激光束中心2 mm的位置,且不随着光束移动速度的增大而改变位置;在激光束最高温度恒定为1150℃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数控车床编程时,有关G50(G92)指令和T指令的相互干涉问题,分析了产生干涉的原因,讨论了G50(G92)指令和T指令的核心内涵是进行机床坐标系的平移,数控车床实际控制点为坐标测位点,指出了G50(G92)指令和T指令的干涉错误,提出了正确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单晶X射线应力测定基本原理,通过必要的理论分析,对现有单晶应力测定方法进行必要的改进和优化。基于工程实际应用需要,精简了单晶应力测定步骤并拓宽其应用范围,即不需要事先精确已知200,只需改变空间方位角驴和驴,再通过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方法即可计算出各应力分量。最后给出了单晶应力测定的典型实例,即对同一部位重复测定应力,证实测量误差不超过±20MPa,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