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8篇
化学工业   57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89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iC晶须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的Al_2O_3粉料,采用SiC晶须补强以及加入第三相SiC粒子弥散增韧的方式,研究了SiC晶须Al_2O_3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强度σ_f=780MPa,K_(Ic)=7.6MPa·m~(1/2)的结果。通过不同的分敌途径,对晶须分散效果进行了实验观察和探讨;并讨论了晶须的分散均匀性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就晶须团聚体在增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的增韧机制,合理地解释了实验结果。最后,就三元复合系统中晶须补强和弥散增韧两种途径的迭加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强制脉冲CVI工艺在2.5D纤维编织体上沉积C-SiC双层界面,然后通过浆料浸渍裂解方法得到了Cf/SiC复合材料,并考察界面中C层、SiC层厚度变化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界面中C层、SiC层厚度变化对浸渍过程影响不大,得到的Cf/SiC复合材料密度基本相当,约2.0 g/cm3.但随C层厚度的增加,强度减小;随着SiC层厚度的增加,强度增加,到达一定厚度后,其强度几乎不变,为290.0 MPa.在C层厚度为50 nm,SiC层厚度为600 nm时,表现出强的非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利用强制脉冲CVI工艺在2.5D纤维编织体上沉积C—SiC双层界面,然后通过浆料浸渍裂解方法得到了Cf/SiC复合材料,并考察界面中C层、SiC层厚度变化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界面中C层、SiC层厚度变化对浸渍过程影响不大,得到的Cf/SiC复合材料密度基本相当,约2.0g/cm^3。但随C层厚度的增加,强度减小;随着SiC层厚度的增加,强度增加,到达一定厚度后,其强度几乎不变,为290.0MPa。在C层厚度为50nm,SiC层厚度为600nm时,表现出强的非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4.
凝胶浇注成型制备致密 SiC陶瓷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凝胶浇注成型预配液作为陶瓷粉体的分散介质,将亚微米级SiC粉体和烧结助剂Y2O3、Al2O3直接混合,制得了固含量>50vol%的凝胶浇注浆料,在100s-1的剪切速率下,浆料粘度<1Pa·s,可以顺利实现凝胶浇注成型;对得到的SiC素坯进行了无压烧结.在2000℃保温1h(氩气氛)的烧结条件下,烧结体相对密度为(98.1±0.2)%,抗折强度、硬度和韧性分别为(722±70)MPa、(20.18±0.75)GPa、(4.00±0.20)MPa·m1/2.  相似文献   
5.
6.
通过热压烧结技术,SiC、AlN和Y2O3粉末混合作在1920~2050℃、Ar气氛下形成了致密的复相陶瓷.在室温下SiC-AlN-Y2O3复相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600MPa和7MPa·m1/2以上运用XRD、SEM和TEM分析致密样品的断裂裂纹、形貌和组成.SiC-AlN-Y2O3复相陶瓷在1370℃氧化试验30h,其氧化产物为莫来石.  相似文献   
7.
高性能碳化硅工程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74年美国G.E公司的Prochazka研制成功常压烧结高纯度SiC陶瓷,以及英国推出新牌号反应烧结碳化硅REFEL之后,近年来由于材料成份和烧结技术的不断改进,原料和添加剂的微粒化、高纯度化的实现,使控制烧结体向微细结构发展,从而使材料原有的特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和发展,相应地扩大了应用范围。以碳化硅,氮化硅、增韧陶瓷、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型陶瓷的发展,在能源技术,海洋开发、宇宙空间技术,精密机械、情报处理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将工程陶瓷成功地应用于高温热机(陶瓷发动机)。本文着重介绍碳化硅材料的工艺、性能、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Ca~(2+)置换的铬酸镧——La_(1-x)Ca_xCrO_3用作固体电介质CaO稳定ZrO_2电极的适用性,研究了La_(1-x)Ca_xCrO_3的电导率和Ca~(2+)置换量及晶格收缩的关系、La_(1-x)Ca_xCrO_3与CaO稳定的ZrO_2的相容性、测定了热膨胀系数、机械强度,考察了La_(1-x)Ca_xCrO_3的结晶稳定性等。给出了高温界面反应电子探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SiC—AlN复相陶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通过合理的组成设计和烧结温度控制,制备出了高性能SiC-AlN复相陶瓷,在较佳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室温强度、断裂韧性、显微硬度分别高达1130MPa、6.2MPa·m1/2、28.6GPa.显微结构研究表明,随着AlN的加入,复合材料的晶粒尺寸明显细化,并呈多层次效应,即由固溶体的形成所引起的一次晶粒细化和晶内亚晶界所引起的二次晶粒细化.  相似文献   
10.
定向排布层状SiC晶须补强Al2O3复相陶瓷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流延成型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得了晶须高度定向排列的层状Al2O3基复相陶瓷。讨论了分散剂、pH值等对浆料粘度的影响。分析了流延成型过程中刀片的运动速度和剪切强度对晶须定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取向角下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结果表明:材料和力学性能强烈依赖取向角,随取向角增大,强度和韧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