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机械仪表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1.
针对汽车模具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工具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研究了其与工艺设计、物资采购计划和成本核算等系统的集成,运用确定性存储模型进行库存控制,利用VisualBasic6.0和asp.net开发了基于SQLSVER2000数据库的C/S和B/S混合模式的工具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单矢量模型预测电流控制(MPCC)中,电流存在较大波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双矢量MPCC(TV-MPCC)算法。每个扇区用零矢量和1个有效电压矢量或者2个有效电压矢量合成1个期望电压矢量,利用价值函数最小值原理,选出最优电压矢量。通过dq轴电流无差拍控制方法来计算电压矢量的作用时间,对电流实现无差拍控制。最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搭建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矢量MPCC相比,优化后的控制策略减小了电流波动,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空压机曲轴加工车间的特点,提出采用单元化"一个流"生产方式和Flexsim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生产线布置问题。在Flexsim仿真软件中对车间原始布置进行建模仿真,综合分析仿真数据,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并提出改善策略。再结合单元化"一个流"生产方式,确定设施布置的优化方案。实例分析表明,单元化"一个流"生产方式和Flexsim仿真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减少在制品的存储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D530车身生产线的改善方案,运用秒表测时方法测定流水线各工位的作业时间,找出影响流水线生产能力的瓶颈工位,运用"5W1H"提问技术和工作研究方法,分析流水线在设备能力、任务分配、工艺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用工作研究方法及流水线平整理论提高D530车身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实践证明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面向订单式企业工具管理的特点,在简要介绍模糊理论的基础上,导出了允许适度缺货情况下工具库存管理问题的模糊数学模型,采用梯级平均综合表示法进行解模糊并优化求解,最后通过某汽车模具制造企业工具系统初步试用表明模糊集理论对工具需求进行预测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考虑工人装配水平差异、不同工位之间可以流动分配的装配线工人优化调度,在确定混流装配线的排序后,装配工人在其最擅长的工位工作,在完成本工位的工作后参与其他工位的装配工作,定义相关的优化因素变量和约束条件,建立了考虑工人工位效率差异且可流动分配的混流装配线工人优化数学模型。采用削峰填谷算法和多种群移民算法进行工人的调整和均衡优化,利用一个三层神经网络对削峰填谷的工位进行评估选择,得到工人的最优分配方案,最后通过Matlab对举例进行了验证。算例优化后,减少了2名装配工人,并提高了装配线的平衡率。  相似文献   
7.
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合理的工具供应商选择决策可以提高加工质量,并降低成本。本文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先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打分,然后运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供应商的综合影响因素进行决策,并将相关结果在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工具管理系统中的供应商选择评价模块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解决重型自卸车在极限工况下易侧翻失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差动制动防侧翻控制方法。建立了重型自卸车九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以零力矩点侧倾评价指标作为自卸车的侧翻评价指标,通过差动制动控制的方法为四个车轮提供制动力矩,以提高自卸车的行驶稳定性。为验证所提出的防侧翻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在鱼钩工况和阶跃工况下,以传统PID差动制动控制和无控制为对比,进行了MATLAB/Simulink与Trucksim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显示,相比PID差动制动控制,所提出的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差动制动控制方法具有更好的抗侧翻能力,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了供应链中原材料定价合同设计问题,生产商从原材料供应商处购买原材料,加工成本为生产商的私人信息。进一步,在设计定价合同时,同时考虑了批发价格策略和固定支付策略。以原材料供应商期望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原材料定价合同模型,得到了其等价形式,并分别在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给出了相应的最优合同的解析形式。最优合同表明不完全信息下生产商的次优购买数量小于完全信息下最优购买数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