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60篇
  免费   651篇
  国内免费   429篇
电工技术   987篇
综合类   742篇
化学工业   2398篇
金属工艺   658篇
机械仪表   1324篇
建筑科学   1221篇
矿业工程   346篇
能源动力   231篇
轻工业   1638篇
水利工程   478篇
石油天然气   462篇
武器工业   59篇
无线电   10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05篇
冶金工业   410篇
原子能技术   168篇
自动化技术   934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74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69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614篇
  2013年   427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667篇
  2008年   696篇
  2007年   646篇
  2006年   675篇
  2005年   622篇
  2004年   542篇
  2003年   507篇
  2002年   447篇
  2001年   415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00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40篇
  1996年   264篇
  1995年   232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210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155篇
  1987年   110篇
  1986年   101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102篇
  1983年   68篇
  1982年   73篇
  1981年   64篇
  1980年   4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11篇
  1958年   17篇
  1957年   10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围岩受采动影响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与稳定性控制,以桑树坪二号井3309工作面运输平巷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一掘二采”期间大断面巷道围岩主应力差分布特征,结合现场试验,揭示大断面巷道围岩非均匀大变形破坏机理,分析提出巷道围岩非均匀变形控制补强支护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一次回采和二次回采期间,巷道煤柱及煤壁两侧煤体峰值应力差分别为7.93MPa、12.96MPa,煤柱帮峰值应力远高于煤壁帮,两侧煤体呈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②与一次回采相比,二次回采期间3309工作面运输平巷煤柱帮主应力增大11.46MPa,塑性区范围从4.5m增加至煤柱宽度,煤壁帮主应力差增加27.46MPa,塑性区增加1.5m,巷道围岩处于高强度剪应力状态,易引起大变形破坏|③基于大断面巷道两侧煤体非均匀变形破坏特征,针对性提出“一长一短”两种补强支护方案,现场试验后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医用手套是能够防止人们交叉感染的常用防护用品。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的迅速蔓延,疫情防控一线以及广大普通民众对一次性医用手套的需求与日俱增,其标准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中国国家标准涉及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的4项产品标准进行了解读,并分析它们与国外同种产品标准间的对应关系以及重点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4.
5.
6.
应用三维地震相干体属性技术对南海西北部某典型海底塌陷进行研究,推测其发育演化分为麻坑形成阶段和复合塌陷形成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海北部区域基本地质背景与东、中及西部三条地质地震剖面的对比分析,探讨差异地质背景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以丙烯腈/衣康酸(IA)二元共聚原丝以及丙烯腈/IA/丙烯酸甲酯(MA)三元共聚原丝为研究对象,利用热重分析仪(TG)和热解-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Py-SVUV-PIMS)对其热稳定化过程进行研究。TG结果表明,氮气气氛下,二元共聚原丝(PAN/IA)和三元共聚原丝(PAN/IA/MA)分别呈现三阶段和两阶段的热分解过程,其中PAN/IA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均对应PAN线型分子链的断裂,但前者是由自由基环化反应放热引发的,后者则是由正常温度下的热分解所致,而单体MA的加入显著抑制了自由基环化反应,使得PAN原丝的热稳定化能够以单体IA诱导的离子型环化反应为主较平缓地进行,相应的热失重过程也由两阶段转变为了单阶段。Py-SVUV-MS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共聚PAN原丝在程序升温过程中会生成包括含氮小分子、丙烯腈单体及低聚物、成环化合物在内的三类主要热解产物,对比各类产物的生成趋势和产量,推断单体MA通过降低PAN结构的规整度,使其无定形化,从而增加环化反应的引发点,促进PAN原丝向稳定的预氧丝转变,同时由典型热解产物——甲基丙烯腈的生成路径可知,MA本身并不参与PAN大分子的环化反应,属于中性共聚单体。空气气氛下,CO2的产量差异也间接证明了MA单体能够有效提升PAN纤维的固碳能力,采用三元共聚方法制得的PAN纤维热稳定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3D19管孔管板模型分析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胀接残余接触应力沿轴向和环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周围管接头胀接时对中心管接头胀接的影响。发现胀接残余接触应力在胀接区两侧各有一个较窄的高水平残余接触应力的区域,胀接残余接触应力沿轴向分布不均;首次应用极坐标绘制了管接头沿环向的残余接触应力曲线,从曲线的星齿状变化来看,残余接触应力分布沿环向也是明显不均匀的。管接头胀接时将对相邻管接头残余接触应力产生较大影响,与其最接近位置处残余接触应力增大,其他位置的残余接触应力减小,不相邻管接头残余接触应力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