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纪念馆的建设是为了纪念侵华日军1945年9月9日在南京投降事件,凸显抗战胜利的主题。构思立意为胜利、圆满的情感表达。胜利纪念馆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的一个补充和延续,兼具开放性与公共性,日常性与纪念性。这里是一个容纳历史记忆与当前生活,胜利喜悦与死亡悲痛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这里纪念、休息、放松、漫步、  相似文献   
2.
熊志嘉  麦恒 《江苏建筑》2015,(2):1-3,10
基于历史的脉络,同时从人文和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客家围屋建筑功能、形象和技术的部分特点。结果发现,客家围屋从建筑功能上同时满足客家人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从建筑形象的角度,圆形客家围屋符合等周定理--同等建筑建材下可获得最大的内围面积,同时受到的风阻与其他形状的围屋相比也是最小的;从建筑技术的角度,就地以土为建筑材料也彰显了客家先人的智慧,而对围屋的细节——内部楼梯结构的力学分析则表明楼梯出挑符合重心与稳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熊志嘉  麦恒 《山西建筑》2015,(10):187-189
对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窗户的热力学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对岭南地区传统建筑采用的室外、室内窗、高侧窗、中侧窗结合的方式与天井构成立体化的自然通风体系和自然采光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多种形制的窗户加强了自然通风效果,提高了自然采光效率,同时也起到了遮阳和避雨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基地位于传统古街区,东接城市历史水脉"稻河头",西邻名人旧居"多儿巷一号",北靠小尺度的传统街巷肌理,南面大尺度的现代城市体量。我们不仅关注建筑本身,而且把设计建造建筑范例与更新激活城市街区充分结合起来,营造出既融入传统记忆又焕然一新的当代城市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5.
熊志嘉  麦恒 《山西建筑》2015,(6):125-127
对广州地区传统竹筒屋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冷巷对风压通风的加强效果,并研究了天井进行风压通风以及热压通风的效果,同时总结了门、窗和隔断等建筑细节增强自然通风的巧妙设计方法,为同类通风技术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熊志嘉  麦恒 《江苏建筑》2015,(3):111-113
对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冷巷是户内主要水平风压通风通道,狭窄的空间对风压通风具有加强效果;天井即能进行风压通风又能进行热压通风,与冷巷共同组成了户内的通风体系;门、窗和隔断等建筑细节的巧妙设计也能增强自然通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