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矿业工程   5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青海拉脊山地区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摸清了该区域地层特征及含矿性情况,以及在本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新发现的矿(化)点9处,主要有成矿潜力点5处,即上龙湾北石墨矿点、来路村北铁矿化点、俄加萤石矿点、松巴铜矿点、上峡铁矿点、红嘴滩泥炭矿点。结合拉脊山一带的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了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对该区域的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张宝岗  赵明生  余红兵  刘方芳  杨攀 《爆破》2018,35(1):109-115
切口角度大小对冷却塔爆破拆除倒塌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了研究切口角度对冷却塔的拆除爆破影响,利用Ansys/Ls-dyna建立共节点分离式模型,对冷却塔的倒塌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改变切口角度,对比不同切口角度下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由于冷却塔结构的特殊性,其产生的下坐振动包括切口闭合产生的振动和环梁触地振动,且下坐振动大于塌落振动;切口角度为200°时,冷却塔倾倒较快,产生的塌落振动较大;切口角度为240°时,倒塌过程中的倒塌方向偏移较大,产生的下坐振动较大。  相似文献   
3.
鱼类腥味物质及脱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渔业在我国经济占比例较大,鱼类资源开发利用广泛,而水产品特别是鱼类的腥味阻碍水产品深加工领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鱼腥味的化学本质,已鉴定出的相关物质有三甲胺、苦味肽、吲哚、醛、酮等,其产生原因主要由于鱼体在水中的吸附和富集、微生物和酶对脂肪的分解氧化;提取方式多样,包括固相微萃取技术、动态顶空萃取、微波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法等,分析鉴定方法主要包括感官评定、电子鼻、气质联用仪和气相-质谱-嗅闻联用仪;最后叙述国内外脱腥技术研究现状及总结展望,目前国内外对腥味物质的研究不够精确全面,对其化学本质与感官特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麦岭露天转地下充填开采为背景,对该矿的磷石膏复合充填体进行室内单轴抗压强度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料浆质量浓度、磷石膏、粉煤灰、水泥的含量及拌合水p H值等5个因素对充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配比的复合充填体在分别养护7 d、14 d和28 d后的单轴抗压强度进行测试,同时研究各组配比的坍塌度和泌水率,通过DPS和MATLAB优化工具箱对试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得到了复合充填材料的优化配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质量浓度为77%、拌合水p H值为12.9,磷石膏、粉煤灰、水泥在比值为5∶12∶3时充填体强度为4.87MPa,坍塌度为208.82 mm。对优化配比进行了试验验证,表明28 d的充填体强度为5.13 MPa,对应坍塌度为196mm。该成果为黄麦岭矿利用磷石膏和粉煤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空气预热器在草浆碱回收锅炉中的运用80年代之前,小型草浆碱回收锅炉都是采用圆炉结构,即下部炉膛采用水冷或空气冷却夹套结构的熔炉部分,上部炉膛水冷壁组成的冷却部分。国内投运较好的圆型炉是浙江民丰造纸厂27tds/d风冷式熔炉,已成功地处理了麦草浆黑液(...  相似文献   
6.
郝家窑剖面厚47m,其中湖相沉积厚43.5米。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有双峰、三峰和四峰等三种类型;粒度分布有多个组分,在纵向各层段,频率曲线变化明显。粒度总体以砂和粉砂为主,下部地层以分选相对较差的粗粒的砂组成,上部以分选较好的细粒的粉砂和粘土组成。该区环境经历了三个环境演化阶段,阶段Ⅰ(深度30~47m)为水动力较强的动荡环境,气候湿润,降水量大且波动频繁;阶段Ⅱ(深度3.5~30m)为水动力较弱的稳定环境,气候干旱,其中在深度20.35~22.3米段反映一次突然且持续的湿润气候环境;阶段Ⅲ(深度3~3.5m)湖相沉积结束,黄河切穿古湖,湖水迅速外泄,风成沉积指示了干旱的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7.
排土场在矿山生产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排土场的库容大小直接影响着矿山生产的效率。以珲春露天矿超高排土场为工程背景,考虑排土场的粒径分级,建立3层台阶分层模型,利用极限平衡法(Geo-studio/slope)和有限差分法(FLAC~(3D))对原排土场和扩容后排土场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确定了排土场扩容的可行性,分析了排土场整体边坡和各台阶的稳定性;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以治水为主、拦截为辅的边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海拉基山晚寒武世六道沟组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判定青海拉基山晚寒武世六道沟组火山岩的主要存类型,并阐述了六道沟组火山岩属于初始扩张的小洋盆环境,具有多岛洋的构造格局。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判别,推测拉脊山结合带内的中晚寒武世可能具有蛇绿混杂岩的特征,并划分了主要地幔类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