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8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高浓度葡萄糖为碳源的L-苏氨酸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苏氨酸生产菌TRFC为供试菌株,研究了高葡萄糖浓度下各种生长因子和培养条件对L-苏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脯氨酸可以解除高浓度葡萄糖对L-苏氨酸发酵的抑制作用,生物素可以提高L-苏氨酸生产菌的细胞得率及L-苏氨酸的产量,利用摇瓶发酵确定最佳用量分别为60mg/L和120μg/L;控制pH7.0和采用控制溶氧的脉冲补料方式L-苏氨酸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最优条件下,利用10L发酵罐发酵38h,L-苏氨酸产量可达110.2g/L,糖酸转化率为45.7%。  相似文献   
2.
李静  谭海刚  丁涓 《酿酒》2008,35(3):40-42
面对世界范围内石油价格飞涨,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的现状,从解决"三农"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和保障能源安全等方面,从自然界里筛选出一株发酵木糖产乙醇酵母T011,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利用T011发酵玉米秸秆生产乙醇的最佳条件:发酵温度为34℃,发酵周期为60h,转速为8r/min,接种量为6%,纤维素酶用量为40IU/g底物.在此条件下,乙醇产率为0.131g/g原料.  相似文献   
3.
平菇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保鲜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莉  刘林德  丁涓  黄清荣 《食品科学》2011,32(2):314-317
以平菇(Pleurotus ostyeatus)为实验材料,以贮藏期间的质量损失率、褐变度、呼吸强度以及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腐烂程度、黏度等)为观测项目,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保鲜剂柠檬酸、植酸、抗坏血酸、壳聚糖、食盐对平菇贮藏期间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鲜剂质量浓度组合为柠檬酸10g/L、植酸1.5g/L、抗坏血酸1.3g/L。经此复合保鲜剂处理的平菇在(8 ± 1)℃可保存10d,其效果好于单一保鲜剂和蒸馏水对照。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玉米浆发酵生产L- 乳酸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涓  魏敏  张莉 《食品科学》2011,32(1):127-130
采用嗜热乳酸链球菌,以玉米浆为主要氮源,通过响应面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设计,最终确定出以玉米浆生产L- 乳酸的最佳发酵方案为:葡萄糖84g/L、玉米浆41g/L、硫酸铵1.3g/L、pH6.5,其L- 乳酸产量为11g/L,与添加牛肉膏产酸量(9.02g/L)接近,但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玉米芯生物炼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晓东  丁涓  赵华 《酿酒》2006,33(5):47-49
生物炼制是一种利用农业废弃物、植物基淀粉和木质纤维素材料为原料,生产各种化学品、燃料和生物基材料的新型技术。概述了利用生物炼制技术用玉米芯生产糠醛、木糖、木糖醇、低聚木糖和燃料酒精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用摩尔比为4:1的油酸和松香作为原料酸,与二乙烯三胺合成咪唑啉中间体,并用氯化苄进行季铵化得到松香改性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将其分别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磷酸酯进行复配.采用静态失重法、电镜扫描分析法对复配产物的缓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复配都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得出了优化的缓蚀剂配方:质量分数0.05%松香改性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和质量分数0.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质量分数0.05%松香改性油酸基咪唑啉季铵盐和质量分数0.05%十二烷基磷酸酯复配.  相似文献   
8.
褐藻酸分解菌是褐藻酸裂解酶的重要来源,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通过以海藻酸钠为唯一碳源培养基筛选的方法,从采集自 长岛的腐烂海带组织中分离出1株高产褐藻酸裂解酶的新菌株B2,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通过综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 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属于副球属(Paracoccus)。 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该菌株产酶条件,得到最佳发酵产酶条件为发酵温度 25 ℃,转速150 r/min,pH值为7.0,接种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该菌株产褐藻酸裂解酶的酶活力为43.6 U/mol。  相似文献   
9.
以谷氨酸生产菌S9114 为供试菌株,利用50m3 发酵罐研究了L- 谷氨酸的发酵过程,确定发酵后期产酸速率过低是影响L- 谷氨酸产量的主要原因。优化发酵工艺的参数以提高L- 谷氨酸后期发酵的比产酸速率,结果表明:采用溶氧控制的葡萄糖流加方式,控制发酵后期的pH 值,在发酵的适当时期流加一定量的生物素和KCl 等措施可有效提高L- 谷氨酸的后期产酸水平。在最优条件下,单罐最高产量可达148g/L,糖酸转化率为60.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保鲜方法对白玉菇保鲜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设置不同浓度乙醇熏蒸、不同温度热处理两种保鲜方法,对保鲜过程中白玉菇的呼吸强度、褐变度、失重率、细胞渗透率和感官评价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乙醇熏蒸法能显著抑制白玉菇的呼吸强度、褐变度,降低失重率和细胞渗透率,较好地保持感官品质;其中,450μL/L乙醇熏蒸法处理的白玉菇保鲜品质最优,能延长货架期至14天。与对照组相比,40℃热处理能有效抑制白玉菇的褐变、降低细胞渗透率,保鲜品质相对较好,但不能延长货架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