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8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皮革行业中出现的四种“霜”——“盐霜”、“油霜”、“硫霜”、“霉菌霜”的成因,并介绍了皮革“霜”种类的初步鉴别方法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离子棒静电水处理器在制氧空冷循环水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概况宝钢能源部制氧分厂是八十年代先后从日本、美国引进的大型制氧设备。生产氧气、氮气及氩气,主要供转炉、高炉及轧钢厂使用,是钢铁生产重要的能源介质之一。制氧分厂设有生产能力26000Nm~3/h和30000Nm~3/h制氧设备各两套。制氧用原料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原料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压力为0.5MPa,温度为78—80℃,空气量15.5-17.8万Nm~3/h。这些气体进入水洗冷却塔,用净循环冷却水喷淋洗涤、冷却,使压缩空气降温到30℃以下,进入空气分离系统。循环水与压缩空气热交换后水温升高,温水进入蒸发冷却塔,利用污氮的冷量加上…  相似文献   
3.
宝钢一期工程投产已一年多了,86年末设备生产能力已达到设计水平。目前正常生产每天使用长江水约5万多吨;使用循环水约140多万吨。宝钢设有中央水处理场用于处理长江原水,使之成为生产用的工业水、过滤水、软水及纯水;设有循环冷却水处理  相似文献   
4.
烧结工艺直接影响陶瓷的显微结构及性能。利用超快速高温工艺制备钛酸钡压电陶瓷,并与常规烧结工艺制备的钛酸钡陶瓷进行对比。研究了超快速高温烧结电流对钛酸钡陶瓷组成、结构以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快速高温烧结可以抑制晶粒的生长,采用超快速高温烧结工艺在电流为180 A保温5 min后,钛酸钡陶瓷的室温相对介电常数为3 450、介电损耗为1.89%、压电常数为283 p C·N–1,这些性能均与常规烧结钛酸钡性能相当,超快速高温整个烧结时间较常规工艺缩短了196倍,是一种新型高效功能陶瓷烧结方法。  相似文献   
5.
航空电动绞车主要用于极端条件下人员救援或物资运送,为保证安全工作,需加装钢缆缠绕机构张力控制系统.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绞车滚筒和张力轮速度差实现的实时变张力控制方案,主要介绍了单片机信号采集处理和电机驱动控制模块,重点解决了单片机PWM控制信号产生以及电机低速平稳性问题.实验证明,该系统可根据实时信号灵活控制张力有无及方向,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等特点,特别是对于高性能轻型起吊机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严霜 《净水技术》1994,(4):32-36
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其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艺用水、冷却用水、清洗用水、锅炉用水及空调用水等。其中用水量最大的是冷却设备、介质及产品的冷却水。宝钢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和串接用水方式,大大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设计总循环率为95%,吨钢耗水量220吨,吨钢新鲜水单耗9.9吨。宝钢达生产规模后,平均循环率为95.4%,吨钢耗水量174.3吨,吨钢新鲜水单耗8.2吨,大大低于设计指标,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钢铁企业是离不开水的,而且是耗水量很大的单位,现代化钢铁厂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提高了水的重复利用率,循环率可高达95%左右,生产一吨钢新水耗量  相似文献   
8.
高炉煤气洗涤水处理是高炉安全、顺行、持续生产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煤气洗涤水的特征和水质障碍——结垢问题,作了较详情的剖析,并提出了预防结垢的措施。文中还介绍了大型高炉煤气洗涤水的处理工艺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种高效自锁双传动链机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起重机械对上升工况的实现方式基本一致,下降时略有不同,但是都没有很好地实现负载下降时下降速度的严格可控,对于只采用蜗轮蜗杆副为传动机构的装置,虽然实现速度可控,但是效率却相对低下。  相似文献   
10.
2017年新发布实施了皮革耐光色牢度测试标准QB/T 2727-2017《皮革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该标准新旧版本间差异显著,但是与GB/T 8427-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差异很小。因此本文对皮革、纺织品两类材料耐光色牢度测试相关的3个方法标准进行差异分析,在测试原理、测试环境、取样要求、曝晒方法及评定方法等方面探究测试过程中的差异,给企业质控、第三方检测机构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