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BN大鼠致敏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BN大鼠作为评价食物蛋白质过敏性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经口和腹腔注射2种途径给予BN大鼠致敏原和非致敏原.(1)30只雌性BN大鼠,随机分为卵清蛋白(OVA)组、马铃薯酸性磷酸酶(PAP)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OVA组和PAP组分别每日1次经口灌胃给予1 mg/ml OVA、PAP 1 ml,对照组灌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共42 d.(2)40只雌性BN大鼠,随机分为OVA组、OVA+AI(OH)3(佐剂)组、PAP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0只.OVA组、OVA+Al(OH)3组和PAP组在试验第1、5、10天分别经腹腔注射剂量0.1 mg/ml的OVA溶液、含Al(OH)3的OVA溶液(OVA+Al(OH)3=1+1)、PAP溶液1 ml,观察42 d.对照组腹腔注射同剂量的生理盐水.于第14、28和42天取血分离血清,测定特异性抗体IgG和IgE.于第21和35天取血分离血浆,测定组胺.测定各组动物的血压变化及胃肠道渗透性.结果 致敏原OVA可激发BN大鼠的过敏反应,包括部分大鼠血压的暂时性下降、特异性抗体(尤其是特异性IgE)升高、组胺升高和部分大鼠的胃肠道通透性增加,而非致敏原PAP反应阴性.结论 BN大鼠致敏动物模型是比较理想的评价食物蛋白质过敏性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我国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毒理学数据库。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收集相关的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资料,利用系统文献综述(SLR)方法整理所研究的食品添加剂毒理学数据。结果数据库收录了20大类共374种食品添加剂,毒理学资料包括代谢、急性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癌、人群资料等7个方面。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保护消费者健康,并促进对我国特有的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外种皮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银杏外种皮多糖为受试物,设立1.11(低)、3.33(中)、10.00g/kg(高)3个剂量组和水对照组。给样方法为灌胃法,试验周期为30d。观察银杏外种皮多糖对小鼠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银杏外种皮多糖各剂量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19-)、Th细胞(CD3+CD4+CD8-)、Th/Ts(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他指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研究剂量下,银杏外种皮多糖对正常BALB/c小鼠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95%水胺硫磷的慢性毒性和致癌性,提出其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方法480只断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120只,雌雄各半。4组大鼠喂饲含有不同浓度水胺硫磷的块料,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剂量分别是0、0.6、6和30mg/kg饲料,试验期2年。观察大鼠日常表现,检测体重、进食量、血常规、凝血时间、血生化、胆碱酯酶、尿常规等指标并进行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食物利用率、脏器系数和肿瘤发生率。结果试验第6、18、24个月,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第6、12、18和24个月,中、高剂量组雄性大鼠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各组大鼠的其他指标,包括肿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胆碱酯酶的检测结果确定水胺硫磷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雌性为0.468mg/(kgBW·d)(中剂量),雄性为0.037mg/(kgBW·d)(低剂量)。未见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食品中转基因表达蛋白的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商业化发展,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转基因作物的食品日益增多。对食品中外源性基因表达蛋白质的研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安全食用历史、生物信息学分析、体外稳定性研究、作用方式研究、毒理学试验等方面,对目前常见转基因表达蛋白的危险性评估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和双酚A哺乳期联合暴露对SD雌性大鼠的子宫增生效应及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母鼠及其仔鼠随机分至4组,即阴性对照组、大豆异黄酮组(每公斤体重150mg,i.g.)、双酚A组(每公斤体重150mg,i.g.)、联合暴露组(每公斤体重150mg大豆异黄酮 每公斤体重150mg双酚A,i.g.)。母鼠在产后第5至11天给予受试物,仔鼠在出生后5至11d(PND5-PND11)通过母乳暴露受试物。在PND12处死部分雌性仔鼠。剩余雌性仔鼠观察阴门开口时间和动情周期,并于PND70处死。剥离子宫并称重,病理学检查;利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的ERα和ERβ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ND12时,大豆异黄酮组和双酚A组大鼠子宫体重比显著增加(P<0.05),联合暴露组子宫体重比亦显著增加(P<0.05),但其幅度略低于大豆异黄酮组和双酚A组。PND70时,各组大鼠的子宫体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豆异黄酮组、双酚A组和联合暴露组的阴门开口时间和动情周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ND12和PND70时,大豆异黄酮组、双酚A组和联合暴露组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和子宫的ERα和ERβ表达有部分增强或减弱。结论哺乳期大鼠大豆异黄酮和双酚A联合暴露时,可促进雌性仔鼠的子宫发育,但两者并未表现出协同作用;这种子宫增生效应在生命后期消失。大豆异黄酮和双酚A的子宫效应可能与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和子宫组织中ERα和ERβ表达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由于其多元化的功能和高效的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发展最快的转基因产品类型.但由于多个外源基因间潜在的协同效应,使得对其安全性评价有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缺乏国际通行的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规范.本文以欧盟制定的评价指导为框架,从参照物的选择、分子特征评价、对比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毒性和过敏性评价以及营养价值评价等方面概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体系,并指出了其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雌激素低下大鼠模型对更年期综合征的模拟程度,为建立我国"辅助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的功能学评价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以雌二醇(0.2mg/kg)为阳性物,用大鼠建立雌激素低下模型,测定大鼠尾温和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β-内啡肽的浓度,观察这些指标对更年期综合征相应指标的模拟程度,并用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50、100、200mg/kg)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试验期间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尾温显著升高,雌二醇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均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尾温。试验结束时,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雌二醇组和各剂量大豆异黄酮组;雌激素低下模型组大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升高,雌二醇组和高剂量大豆异黄酮显著降低血清黄体生成素水平;雌激素低下模型组血清卵泡刺激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而β-内啡肽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雌激素低下大鼠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更年期综合征,大豆异黄酮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该模型造成的更年期综合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