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3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 建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草莓样品中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联苯肼酯二氮烯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方法,评价联苯肼酯及其代谢物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和储藏稳定性。方法 试验样品用乙腈提取实验样品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PSA 和无水硫酸镁净化,UPLC-MS/MS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 结果 本方法在0.0001~0.1 mg/L范围内线性响应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1。联苯肼酯及联苯肼酯二氮烯在0.01、0.5和2.0 m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8%~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2%。联苯肼酯在草莓上的消解半衰期为6.4~10.4d。储藏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草莓样品在-18℃储藏150 d,联苯肼酯及联苯肼酯二氮烯的降解率均小于30%。结论 联苯肼酯在草莓中消解较迅速;联苯肼酯及联苯肼酯二氮烯在草莓样品中储藏稳定期至少为150 d。  相似文献   
2.
建立测定稻米样品中呋虫胺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对-18℃储藏条件下0~180 d的稻米储藏样品进行分析,考察呋虫胺及其代谢产物在稻米中的储藏稳定性。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后,采用QuEChERS方法净化,以0.1%甲酸-乙腈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MRM)扫描模式,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 本方法在0.0005~0.5000 mg/L范围内线性响应良好,呋虫胺及其2种代谢产物在0.05、0.5、1和5 m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73.8%~103.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为0.53%~7.94% (n=5), 方法定量限为0.05 mg/kg。-18 ℃储藏条件下稻米样品中呋虫胺及其2种代谢物的平均降解率均未超过30%。结论 该方法能够满足农药残留检测要求,适用于稻米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残留量分析。-18 ℃条件下呋虫胺其2种代谢物在稻米样品中的储藏稳定期至少为180 d。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QuEChERS方法对小麦及土壤样品进行前处理后,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建立快速检测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与秸秆及土壤中的残留。方法 小麦籽粒与秸秆及土壤经纯水浸泡乙腈振荡提取并离心后,上清液加乙二胺-N-丙基硅烷吸附剂[N?(n?Propyl)-Ethylenediamine, PSA]和硫酸镁混合净化,高速离心后取净化上清用流动相定容,0.22μm尼龙膜过滤后做为待测液上机检测。结果 对小麦籽粒与秸秆及土壤三种基质而言,本方法在0.001~0.4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响应均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7、0.9994及0.9996。环丙唑醇在小麦籽粒中的添加水平为 0.010~1.0 mg/kg,平均回收率为92%~98%,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6% (n=5);在小麦秸秆中的添加水平为 0.010~5.0 mg/kg,平均回收率为72%~10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7% (n=5);在土壤中的添加水平为0.010~5.0 mg/kg,平均回收率为91%~10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1% (n=5)。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好,能满足小麦及土壤中环丙唑醇残留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鸡肉样品中氧氟沙星对映体液相色谱荧光检测(liquid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 detector,LC-FLD)残留量快速分析方法。鸡肉样品经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后,用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液吹干后用流动相复溶即可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分析时采用LeapsilTM C18色谱柱,以水相(含2 mmol/L硫酸铜和2.5 mmol/L异亮氨酸,pH3.5)和甲醇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分析,荧光检测器检测,其中激发波长为297 nm,发射波长为487 nm,外标法定量。本方法在5.0、50、100μg/kg和150μg/kg 4个添加水平下,左氧氟沙星对映体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5.5%~86.1%之间,批内变异系数在1.97%~4.42%之间,批间变异系数在3.02%~6.02%之间;右氧氟沙星对映体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7.3%~84.9%之间,批内变异系数在2.15%~4.21%之间,批间变异系数在3.87%~5.84%之间。方法对两种对映体的检测限均为1.5μg/kg,定量限均为5.0μg/kg。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鸡蛋中金刚烷胺、氟苯尼考及氟苯尼考代谢物氟苯尼考胺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快速分析方法。方法鸡蛋样品用1.0%乙酸乙腈提取,提取后用PSA和C_(18)净化,氮吹后用流动相复溶,复溶液过滤膜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分析采用XBridge C_(18)色谱柱,以0.02%甲酸溶液和甲醇乙腈混合溶剂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负离子切换监测模式下进行监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3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氟苯尼考为0.10~20μg/L,金刚烷胺和氟苯尼考胺为0.5~100μg/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金刚烷胺、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分别为0.3、0.06、0.3μg/kg,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分别为1.0、0.20、1.0μg/kg。当3种化合物在鸡蛋中的加标水平为LOQ、5LOQ和10LOQ时,平均回收率在94.9%~10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2%~4.9%。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鸡蛋中金刚烷胺和氟苯尼考残留量同时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QuEChERS-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QuEChERS-LC-MS/MS)检测猪肝中烯丙孕素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猪肝样品经β-葡萄糖醛酸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后,用乙腈提取,提取液用以PSA和C_(18)为吸附剂的QuEChERS法净化,净化液经氮吹至干用5 mmol/L甲酸铵溶液:乙腈(6:4,V:V)溶液复溶后进行LC-MS/MS分析测定。采用Acquity BEH C_(18)色谱柱,以5 mmol/L甲酸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方法的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分别为0.03μg/kg和0.10μg/kg。在烯丙孕素浓度为0.01~5.0μg/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7,3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在73.0%~87.5%之间,批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6%~4.8%,批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1%~4.6%。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用于猪肝中痕量烯丙孕素残留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付岩  张亮  吴银良 《现代食品科技》2017,33(11):206-211
为明确嘧霉胺在大棚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了规范的田间残留试验及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大棚条件下,嘧霉胺在草莓果实上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4.28 d。400 g/L嘧霉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用量562.5 g a.i./ha和843.75 g a.i./ha施药,分别设置喷施2次和3次,施药间隔期7 d。在最后一次喷药后3、5和7 d采收的草莓中,嘧霉胺最终残留量均不超过我国规定的其在草莓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3 mg/kg)。基于残留试验数据和日平均膳食摄入量及每日允许摄入量(ADI),计算得到我国各类人群中嘧霉胺暴露的风险商(RQ)。结果表明,喷施嘧霉胺后3~7 d内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都很低,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确认水稻(糙米、谷壳、秸秆)样品中嘧草醚顺反异构体(E)-嘧草醚和(Z)-嘧草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ic,UPLC-MS/MS)检测方法,并对分别添加(E)-嘧草醚和(Z)-嘧草醚的低温储藏水稻样品(糙米、谷壳、秸秆)进行分析,考察嘧草醚顺反异构体在水稻中的储藏稳定性。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净化,上清液过膜后进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本方法在0.0001-0.05 mg/L范围内线性响应良好(r≥0.9995)。在0.010、0.10和1.0 mg/kg添加水平下,(E)-嘧草醚和(Z)-嘧草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109%和96.4%-110%,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12%(n=5),方法定量限为0.010 mg/kg。糙米、谷壳和水稻秸秆样品在-18℃储藏条件下(E)-嘧草醚和(Z)-嘧草醚的平均降解率均小于30%。结论-18℃条件下(E)-嘧草醚和(Z)-嘧草醚在水稻(糙米、谷壳、秸秆)样品中的储藏稳定期至少为182 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戊唑醇在萝卜中的残留状况并评估其膳食风险.方法 样品中残留的戊唑醇采用乙腈提取后,经N-丙基乙二胺和无水硫酸镁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 在0.0005~0.50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戊唑醇在萝卜根茎和萝卜叶上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1727069X+2168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氯虫苯甲酰胺在山楂上使用的安全性, 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山楂上的残留行为, 对膳食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山楂样品经乙腈提取, 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 PSA)净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在山楂中的残留量并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 在0.0005~0.5 mg/L范围内, 氯虫苯甲酰胺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为0.998。在0.01、0.1和1 mg/kg添加水平下, 氯虫苯甲酰胺在山楂样品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6%~95%, 相对标准偏差最大值为4.0%(n=5), 定量限为0.01 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山楂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 半衰期为19~26 d。结合我国氯虫苯甲酰胺登记情况和居民膳食结构, 计算得到普通人群氯虫苯甲酰胺的估算每日摄入量是2.34 mg, 占每日允许摄入量(allowable daily intake, ADI)的1.8%。结论 当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20和30 mg/kg剂量, 施药3~4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时, 氯虫苯甲酰胺在山楂中的残留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