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5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黄心乌品质劣变机理,研究了黄心乌20 ℃贮藏期间不同部位(外叶、内叶、茎)品质及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心乌采后存在失水、黄化、腐烂和老化现象,货架期4 d;叶绿素含量和黄化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外叶r=-0.9614**,内叶r=-0.9347**,p<0.05),表明叶绿素降解与黄化显著相关;黄心乌叶片的营养价值高于茎,采后外叶营养成分含量下降最快,内叶次之,茎最小;贮藏期间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持续增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不断下降,且外叶黄化指数、腐烂率、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始终最大,茎最小,表明黄心乌衰老速度外叶 > 内叶 > 茎。水分散失、自由基积累和氧化伤害可能是加速黄心乌品质劣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新鲜鸭儿芹为原料,利用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对鸭儿芹进行护色,根据色泽和质地的感官评分,研究漂烫条件、护色剂种类和护色条件对鸭儿芹护色效果和质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碱液漂烫和护色剂处理对鸭儿芹都有较好的护色效果。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护色剂中,0.06%醋酸锌和0.3%植酸护色效果最为显著。鸭儿芹最佳漂烫工艺条件为90℃下1.0%Na2CO3溶液中下漂烫1min;最佳护色工艺条件为pH5的0.3%植酸+0.07%Zn(COOH)2溶液中浸泡20min。在此条件下漂烫和护色,鸭儿芹的色泽和质地最好。  相似文献   
3.
鲜切果蔬的品质及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鲜切果蔬的新鲜、健康、卫生和方便等特点使其在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已成为果蔬采后研究的新领域。鲜切果蔬因经过清洗、去皮、切分等处理,产品的品质下降快、生理生化代谢加剧、易受微生物侵染,货架寿命缩短。本文简述了引起鲜切果蔬品质劣变的原因,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鲜切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保鲜技术和综合保鲜技术,以期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色色差仪,研究鲜切马铃薯经保鲜处理后在不同贮藏温度下贮藏过程中色差值的变化及其与褐变程度的关系,建立褐变程度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愈高、贮藏时间愈长,褐变愈严重,总色差值△E愈大,且△E3.5可作为评断鲜切马铃薯是否具有商品性的界限值.实验中所建立的二元二次方程Y=-0.00095A2-0.26B2+0.0145AB +0.059A+ 1.572B-0.563,经验证实验表明可用于预测不同贮藏温度、不同贮藏时间内鲜切马铃薯的褐变程度,从而为鲜切马铃薯的快速分级,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青'小白菜为试验材料,采用1.0 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溶液进行采后喷洒处理,分别于2℃和20℃下贮藏,研究EBR处理对贮藏期间小白菜品质和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EBR处理能抑制2℃和20℃贮藏期间小白菜的L*上升和色调角H下降,减缓总叶绿素、叶绿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