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实现橙果的内部品质可见/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采用Trace Pro软件对设计的橙果在线检测传送托盘模型进行光学仿真分析,参考仿真结果中的辉度/照度值,对值较高的托盘模型进行实物加工,结合实际光谱检测平台进行试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成果传送托盘的最优外形参数为:外径80 mm、内横径55 mm,内纵径50mm、厚度20mm。采用不同材料对托盘进行加工,用于实际橙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检测,光谱数据经预处理后,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的预测模型,其中亚克力托盘预测结果最优。为进一步优化检测模型,分别用遗传算法(GA)、稳定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SCARS)算法提取光谱特征波段,建立橙果SSC的PLSR的预测模型,其中SCARS算法特征提取方法最佳,预测决定系数R_(pre)~2为0.920 9;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468 3。  相似文献   
2.
某研究性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边界气体泄漏率试验受容积小和设备冷却水等因素干扰,试验数据存在极端样本点,在不改变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使用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确保试验结果的有效性。试验方法借鉴压水堆安全壳泄漏率试验方法,本文选用ANSI/ANS-56.8、RCC-G-1988、ПНАЭГ-10-021-90这3种常用的安全壳泄漏率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结果基本相同。通过对线性回归模型中残差的独立性、正态性以及等方差性进行分析,探讨回归诊断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对于回归诊断发现方差不齐、自相关和极端样本点等问题,结合残差加权最小二乘法和去除极端样本点对最终结果进行修正,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分析方法已应用到核安全审评中。   相似文献   
3.
为使修补砂浆具备合适的凝结时间和较高的早期强度,将无水硫酸钠经微胶囊包覆后掺入到修补砂浆中,进而研究微胶囊对修补砂浆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进程、水化产物以及水化早期钙矾石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的掺入显著延长了浆体的凝结时间,缩短了其初凝、终凝的时间间隔,且对砂浆的早期强度无明显影响;使浆体的水化速度在开始的3 h内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随后其水化速度增大,并最终与掺等量无水硫酸钠浆体的水化程度达到相当水平。另外,掺微胶囊的浆体早期钙矾石的生长速率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且水化4 h后能达到与掺等量无水硫酸钠体水化产物相当的致密度。  相似文献   
4.
徐赛  陆华忠  梁鑫  丘广俊  林伟 《食品科学》2021,42(9):192-198
为探究催熟对采后菠萝品质的影响,并寻找一种快速检测品质的方法,本实验探究了催熟与未催熟菠萝采后一定贮藏期内黑心程度变化与果心、果肉和整果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TA)质量分数变化,并探究可见/近红外光谱(visible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VIS/NIR)技术实时识别以及早期预测菠萝品质状态的可行性。菠萝采后品质变化规律表明,TSS质量分数在催熟、未催熟菠萝果肉中均最高,其次是整果,果心最低,但催熟菠萝的TSS质量分数在采摘初期高于未催熟菠萝,在贮藏过程中逐渐降低,未催熟菠萝TSS质量分数在贮藏过程中逐渐升高。催熟和未催熟菠萝的TA质量分数从高到低依次均为果肉>整果>果心。催熟菠萝的TA质量分数在采摘初期高于未催熟菠萝,在贮藏过程中无明显变化趋势,未催熟菠萝TA质量分数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催熟与未催熟菠萝TSS/TA均为果心最高,整果和果肉其次。未催熟菠萝TSS/TA在采摘初期(第4天)大于催熟菠萝,但随贮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逐渐缩小。在第9天,催熟与未催熟菠萝的TSS质量分数、TA质量分数和TSS/TA均接近。VIS/NIR识别结果表明,VIS/NIR可以有效展现菠萝果实的特征信息,识别菠萝是否经过催熟处理及黑心程度,识别催熟菠萝贮藏时间(第4、5、6、7、8、9天),识别未催熟菠萝贮藏时间(第4、5~7、8、9天),并可预测未催熟菠萝采后第6天是否会发生黑心。本研究结果为菠萝种植与采后货架管理提供科学参考,对促进菠萝产业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JPEG2000二次压缩检测,即对图片进行二次JPEG2000压缩的检测,对于分析图像篡改、隐写等有重要价值。文中分析了现有的JPEG2000二次压缩检测算法的优势,结合LOCP特征,提出了一种改进的JPEG2000二次压缩检测算法。该算法对对象图片的高频成分提取LOCP特征,并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训练和检测。在哥伦比亚大学篡改检测图像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提出的JPEG2000二次压缩检测算法较原有算法有较大提升,并获得了TODO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选择氯吡苯脲、IAA、乙烯利、缩节胺4种生长调节剂,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对上部叶农艺性状、组织结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指标相关酶类、糖碱含量及烤后感官质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喷施生长调节剂对上部叶开片、组织结构和光合性能均有影响,其中氯吡苯脲的效果最好,与CK相比,打顶后喷施氯吡苯脲叶面积增加6.31%,长宽比减小3.17%,海栅比增加5.88%;同时净光合速率提高3.36%,叶绿素含量增加14.04%,进而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提高糖碱比,改善上部叶烤后感官质量。此外,氯吡苯脲、IAA能延缓上部叶衰老,乙烯利和缩节胺则促进上部叶衰老。综合来看,喷施氯吡苯脲能够改善上部叶开片、组织结构及感官质量,提高上部叶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商业采收期内不同采收时间对荔枝采后耐贮藏特性是否具有影响,试验分别在荔枝商业采收期初期(B1)和末期(B2)对荔枝进行采摘后,采用目前常用的常温、冷柜和气调3种贮藏环境对荔枝进行贮藏。采用感官识别、色差仪识别和电子鼻识别技术分别对荔枝贮藏过程中的褐变指数、果皮颜色和气味信息进行监测。荔枝果皮褐变规律表明,在常温、冷柜和气调3种贮藏条件下的B2荔枝褐变速率均比B1荔枝快。常温和冷柜贮藏下的B2荔枝分别在4、16 d内有霉变发生,B1荔枝均未发现霉变。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常温、冷柜和气调贮藏荔枝的果皮色差L*和a*值均逐渐减小,且B1荔枝减小速率较B2荔枝慢;色差b*值的变化规律不明显。B2荔枝的色差值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均小于B1荔枝。电子鼻传感器R6、R7、R8和R9对荔枝气体挥发物响应值较大。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传感器响R2、R4、R6、R7、R8、R9和R10均呈增大的趋势,传感器R1、R3和R5呈减小的趋势。呈增大趋势的传感器在0 d对B1荔枝的响应值比对B2荔枝的响应值小,呈减小趋势的传感器在0 d对B1荔枝的响应值比对B2荔枝的响应值大。线性判别分析(LDA)对B1和B2荔枝在不同贮藏环境下的贮藏时间识别结果表明,各贮藏环境下的B2荔枝的贮藏时间识别效果均明显优于B1荔枝。综合上述试验结果,B1荔枝较B2荔枝具有更好的品质特征与耐贮藏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将在锰盐中浸泡过的壳聚糖与氢氧化钠反应制备得到锰氧化物修饰壳聚糖吸附剂。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用来表征所得复合物。该复合物的吸附性能通过汞吸附实验获得。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在120分钟可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9.
将Ti O2与海藻酸钠充分混合配制成铸膜液,在玻璃板上刮膜,经钙离子交联制备Ti O2/海藻酸钙(T/CA)复合膜,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红外表征。研究湿态T/CA复合膜经过紫外辐照前后的力学性能,以及复合膜对甲基橙染料的重复降解性能。结果表明,T/CA复合膜的力学强度与降解前相差不大,海藻酸盐大分子虽部分降解但仍可以被钙离子交联生成与降解前强度相差不大的凝胶。分析了紫外照射前后复合膜力学性能不变的原因。该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过紫外照射后仍保持优良的力学性能,重复使用10次后还能达到第1次降解率的97.6%。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墙面砖、玻璃幕墙等外墙装饰材料使用的限制,外墙涂料开始逐渐被人们关注。综述了近年来隔热外墙涂料、高装饰性外墙涂料、自清洁外墙涂料和弹性外墙涂料等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各种涂料优缺点,对外墙涂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