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轻工业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原子能技术   4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选择最佳辐照方式及辐照剂量处理南酸枣糕。方法:分别采用0~10 kGy梯度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南酸枣糕,测定其微生物负载、蛋白质、脂肪、总糖、L(+)-抗坏血酸、有机酸、pH值及感官品质等指标以及在常温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结果: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南酸枣糕杀菌作用明显,4 kGy辐照后样品中微生物限量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致病菌限量指标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不超过10 kGy的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南酸枣糕中蛋白质、脂肪、总糖、有机酸(以柠檬酸为主)、pH值及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辐照后南酸枣糕中L(+)-抗坏血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辐照剂量呈负相关,且60Co-γ射线辐照对其影响效应大于电子束辐照。设定4~10 kGy剂量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处理南酸枣糕批量产品,在常温下贮藏0~360 d,产品的微生物限量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均<10 CFU/g。南酸枣糕的气味、滋味和组织状态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延长,其色泽会由于发生褐变而加深,贮藏270 d尚可接受。结论: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是南酸枣糕杀菌贮存的有效方法,推荐南酸枣糕辐照杀菌的工艺剂量为4~10 kGy。  相似文献   
2.
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实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MATLAB的神经网络工具箱提供了许多有关神经网络设计、训练和仿真的函数和方便、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来实现BP网络,还可实时将仿真结果可视化,从而使应用BP网络来解决许多领域的实际问题变得非常方便和有效。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风味豆干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影响的差异性,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0、3.1、5.9、8.6、11.4 kGy)和电子束(0、2.7、5.5、8.2、10.8 kGy)辐照风味豆干,研究其对风味豆干中微生物存活数、营养成分、理化指标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控制风味豆干菌落总数、霉菌及大肠菌群数,γ射线辐照杂菌和霉菌的D_(10)值分别为1.82 kGy和1.72 kGy,电子束辐照的D_(10)值分别为2.44 kGy和1.79 kGy,γ射线对风味豆干的杀菌效果强于电子束。两种辐照方式对风味豆干水分、蛋白和灰分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辐照后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γ射线辐照后风味豆干氨基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但5.5 kGy剂量条件下,电子束辐照会对缬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等6种氨基酸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γ射线辐照对风味豆干过氧化值有显著的影响,与酸价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电子束辐照与风味豆干过氧化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会引起其酸价显著上升。γ射线辐照不会对风味豆干硬度、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弹性产生显著影响,电子束辐照对其硬度、内聚性和胶着性的影响不显著,但5.5 kGy以上剂量辐照会对其咀嚼性和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γ射线和电子束对风味豆干的辐照效应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均具有在豆干加工中应用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技术在豆干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风味豆干微生物和理化指标影响的差异性,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0、3.1、5.9、8.6、11.4 kGy)和电子束(0、2.7、5.5、8.2、10.8 kGy)辐照风味豆干,研究其对风味豆干中微生物存活数、营养成分、理化指标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均能有效控制风味豆干菌落总数、霉菌及大肠菌群数,γ射线辐照杂菌和霉菌的D10值分别为1.82 kGy和1.72 kGy,电子束辐照的D10值分别为2.44 kGy和1.79 kGy,γ射线对风味豆干的杀菌效果强于电子束。两种辐照方式对风味豆干水分、蛋白和灰分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辐照后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γ射线辐照后风味豆干氨基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但5.5 kGy剂量条件下,电子束辐照会对缬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酪氨酸等6种氨基酸的含量产生显著影响。γ射线辐照对风味豆干过氧化值有显著的影响,与酸价无明显的相关性;而电子束辐照与风味豆干过氧化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会引起其酸价显著上升。γ射线辐照不会对风味豆干硬度、内聚性、胶着性、咀嚼性和弹性产生显著影响,电子束辐照对其硬度、内聚性和胶着性的影响不显著,但5.5 kGy以上剂量辐照会对其咀嚼性和弹性产生显著的影响。综上所述,γ射线和电子束对风味豆干的辐照效应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均具有在豆干加工中应用的潜力,研究结果可为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技术在豆干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阐述了当今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浅析计算机取证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机取证技术是随着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履行安全规范问题和经济诈骗等问题的增加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先介绍计算机取证的概念,继而介绍取证的核心技术-电子证据,最后给出计算机取证的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色差、非酶褐变值、色价和R/Y值来探讨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对辣椒干制品颜色的影响。实验中设定不同剂量(0 k Gy、3 k Gy、7 k Gy、16 k Gy)处理和不同贮藏时间(0 d、30 d)。结果显示:在0 d贮藏条件下,经过16 k Gy 60Co-γ射线处理的干辣椒样品a~*值减小13%,非酶褐变值增加12%,R/Y值降低16%;而经过7 k Gy电子束处理的干辣椒样品a~*值、b~*值和L~*值明显低于经过60Co-γ射线处理的样品。此外,无论是经过60Co-γ射线还是电子束处理后,随着剂量增加,0 d贮藏条件下辣椒粉样品的色差增加,非酶褐变值降低;在16 k Gy剂量下,经过60Co-γ射线处理得到的辣椒粉样品ΔE~*高于电子束处理得到的样品,并且非酶褐变值明显低于电子束处理。在贮藏30 d后,经过7 k Gy剂量的60Co-γ射线和电子束处理得到的辣椒粉样品ΔE~*显著高于其他剂量组,并且以经过7 k Gy  相似文献   
8.
研究60 Co-γ射线辐照对茶花蜂花粉的杀菌效果及其对蜂花粉的主要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茶花蜂花粉的杀菌效果明显,辐照剂量为6kGy时其杀菌率达99%以上,10kGy时,蜂花粉的各项微生物指标均符合GB/T18526.2—2001《花粉辐照杀菌工艺》标准要求。辐照前后的花粉样品中均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两种致病菌。辐照处理对茶花蜂花粉中总糖、蛋白质、脂肪、氨基酸、水分、灰分以及酸度均无明显影响;但VC的含量显著降低。辐照前后的花粉样品中均未检出六六六和DDT农药残留。10kGy以下剂量辐照对茶花蜂花粉的色泽、状态、气味、滋味无明显影响。茶花蜂花粉辐照杀菌的工艺剂量建议控制在4~10kGy。  相似文献   
9.
研究60Co-γ辐照对市售干辣椒杀菌效果及辣椒素和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分别采用0,2,4,6,8,10 k Gy 6个剂量辐照处理干辣椒样品,测定辐照前后样品中微生物的存活数、辣椒素含量以及辣椒红素的吸光度。结果表明:γ辐照对干辣椒具有明显的杀菌效果;对红辣椒粉和野山椒粉中菌落总数的D10值分别为2.04,1.85 k Gy,霉菌的D10值分别为2.84,1.96 k Gy;对红辣椒碎和野山椒碎中辣椒素的总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对红辣椒粉和整椒以及野山椒椒粉和整椒中辣椒素的总含量有明显的影响(P0.05);对干辣椒中辣椒红素有明显的影响(P0.05),辣椒红素的含量与辐照剂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10 k Gy以内剂量γ辐照能有效控制干辣椒中污染微生物的含量,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电子束辐照杀菌对食用葛根粉品质的影响,以食用葛根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剂量(0、2.5、5.0、7.5、10.0、12.5 kGy)电子束辐照对其杀菌效果、营养品质、功能活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对食用葛根粉杀菌效果明显,且辐照剂量越大,微生物存活数越少,菌落总数的D10值为2.6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食用葛根粉中一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淀粉、维生素B1和B2)、异黄酮类活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以及羟自由基(·OH)清除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辐照后脂肪含量显著增加(P<0.05),膳食纤维含量、白度、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有所下降(P<0.05),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多糖含量、溶解度和膨润力显著增大(P<0.05),冻融稳定性显著增强(P<0.05)。因此,电子束辐照是一种有效的食用葛根粉灭菌方式,12.5 kGy以内电子束辐照不会对其营养品质及功能活性成分产生明显的破坏作用,且有望改善其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物理性能。本研究为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用葛根粉及以其为原料加工产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