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令博  田云波  吴洪斌  明建 《食品科学》2012,33(15):178-182
以酿酒葡萄皮渣为原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为发酵菌种,以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及料液比对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得率的影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优化微生物发酵法制取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的工艺。结果显示:发酵法制取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21h、接种量1%、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得到SDF产率为(17.25±0.23)%,所制葡萄皮渣膳食纤维素的膨胀力、持水力和持油力分别为3.38mL/g、4.32g/g和1.87g/g,与原料相比膳食纤维的纯度和理化性质均得到一定提高。微生物发酵法制备膳食纤维的同时能有效提高其品质指标,是一种较好的高品质膳食纤维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
钒作为微合金元素已广泛应用于热轧低合金高强钢中,人们也对钒在热轧产品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对冷轧板中钒的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钒的析出物在冷轧板热处理过程中会粗化,降低析出强化在钢中的作用,这使得钒并未在冷轧板带钢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此情况,综述了钒在烘烤硬化钢、冷轧低合金高强钢(包括冷轧双相钢、TRIP钢、TWIP钢等)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发现了钒在冷轧板带钢中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3.
酸酶法制备纳米豆渣纤维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含纤维素的豆渣为原料,采用酸预处理粉碎后的豆渣,预处理条件为3 mol/L的HCl,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120 min,HCl溶液添加量与原料比值为50∶1(mL∶g)。以酸预处理干燥后得到的样品作为纤维素酶水解的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获得制备纳米纤维素的最佳酶解条件:酶用量3 000U/g,pH5.0,温度55℃,时间6 h,液料比20 mL/g。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制备出的纳米豆渣纤维素呈微球状,粒度为15~50nm。  相似文献   
4.
酸解均质制备纳米豆渣纤维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含纤维素的豆渣为原料,采用酸水解辅以均质法制备纳米纤维素,研究HCl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液料比4个因素对豆渣水解率和纤维素粒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豆渣纳米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最佳工艺条件为HCl溶液浓度3mol/L、水解温度100℃、水解时间120min、液料比45:1(mL/g)、均质压力30MPa;通过激光粒度分析和扫描电镜分析,纳米豆渣纤维素呈微球状,粒度为50~100nm。盐酸水解辅以高压均质工艺处理能有效制得纳米大豆纤维素。  相似文献   
5.
纳米豆渣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和表征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富含纤维素的豆渣为原料,探究纳米豆渣纤维素的理化性质,并通过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综合热分析仪对所制备纳米豆渣纤维素进行表征,研究其结构与性质。所制备的纳米豆渣纤维素呈微球状,颗粒尺寸为15~50nm,仍属于纤维素Ⅰ型,结晶度为43.28%,晶粒平均尺寸为5.9nm,其膨胀力、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较超微粉碎豆渣纤维素大,持水力、持油力较原料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