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64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分布的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验证国产化大豆低聚肽产品分子质量分布和产品在体内经消化道后的稳定性,对该产品进行了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及体外消化实验,目的是为以大豆低聚肽为原料开发功能性保健系列产品提供产品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国产大豆低聚肽分子质量均低于1 000 Da;经胃蛋白酶处理后,该大豆低聚肽95%以上未被消化,经胰蛋白酶处理后,约90%未被消化,说明该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体内大部分将以多肽的形式被直接吸收。同时应用该大豆低聚肽产品开发功能性食品时,其本身所具有的各项生理功能将不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补充大豆低聚肽和大豆分离蛋白对大鼠氮代谢的影响,并探讨了大鼠小肠对大豆低聚肽的吸收特点。将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灌喂水对照组、灌喂大豆低聚肽组和灌喂大豆分离蛋白组。大鼠在适应性喂养及膳食平衡1周后,开始进行代谢试验。结果发现,补充大豆分离蛋白后,大鼠氮平衡值、氮储存率、氮净利用率和表观消化率比补水大鼠分别增高641.03%、591.42%、553.11%和51.80%;而补充大豆低聚肽后,大鼠氮平衡值、氮储存率、氮利用率和表观消化率比补充水大鼠分别增高1061.54%、982.69%、921.20%和71.43%(P<0.05);比补充大豆分离蛋白大鼠分别增高56.75%、56.59%、56.36%和12.94%(P<0.05)。由此可得出结论,补充大豆低聚肽可显著提高机体对氮的表观消化率储存率和净氮利用率,并使机体处于较高水平的正氮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3.
着眼行业现状依靠科技投入走出酱油行业困境蔡木易(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27)孙立成(济南第二酿造厂济南250110)酱油是我国传统的酿造调味品,在国内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而做为工业化生产的历史并不是很长。在国外主要的生产国为日本及东南亚...  相似文献   
4.
以豌豆低聚肽和亚硒酸钠为原料制备豌豆低聚肽硒螯合物,对其水分、酸溶蛋白、总氮、分子质量分布的基础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然后以分子质量分布和硒含量为指标对螯合物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消化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豌豆低聚肽硒螯合物水分含量为(14. 17±1. 12)%(质量分数),酸溶蛋白含量为(23. 22±0. 12)%(质量分数),总氮含量为(23. 87±0. 30)%,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 Da以下的占比超过76%。在温度25~100℃时,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 Da以下的部分比例变化均小于2%,硒含量变化不显著。在pH=3~11,分子质量分布在1 000 Da以下的部分比例变化均小于3%,硒含量虽有一定变化,但含量仍在78%以上。经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2种酶共同消化后,分子质量在1 000 Da以下的部分比例均都在90%以上,而硒含量变化不显著。这说明豌豆低聚肽硒螯合物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消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一种微量检测样品清除羟基自由能力的液相分析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 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v(甲醇):v(0.02mol/L乙酸铵水溶液)=5:95,流速1.0mL/min,柱温30℃,样品使用量为30μL,液相检测时间为6min。在上述条件下测得胶原肽清除羟基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5mg/mL,与传统分光光度法测定值一致。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和重现性好,样品使用量少,并且不受样品本身颜色的干扰,可广泛应用于微量检测天然抗氧化剂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物活性肽是来源于蛋白质的多功能化合物,是可以调节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或具有生理活性作用的一类肽的总称。牡蛎肽又是生物活性肽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牛磺酸、维生素以及锌、硒、铁、铜、碘等微量元素;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制备牡蛎活性肽的方法多种,且牡蛎肽在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等方面具备特殊的生理活性。本文就牡蛎肽的制备以及牡蛎肽的生物活性等研究进行概述,为今后牡蛎肽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对牡蛎肽和三文鱼皮胶原肽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质量分布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抗过敏活性和致敏作用也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牡蛎肽和三文鱼皮胶原肽氨基酸组成丰富,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分子质量小于1 000 u的肽段含量高达88. 5%以上,主要分布在140~500 u,以二肽和三肽为主,易于人体的吸收;抗过敏活性试验显示:牡蛎肽、三文鱼皮胶原肽与小麦肽、玉米肽相比较,4种低聚肽均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IC50值分别为51. 47、79. 37、89. 57和107. 01 mg/m L,其中牡蛎肽的抗过敏作用最强,胶原肽次之,玉米肽的抗过敏作用最弱;进一步分析牡蛎寡肽和三文鱼皮胶原寡肽的抗过敏活性,结果显示抗过敏活性与寡肽的分子质量呈负相关性,且与疏水性氨基酸有一定的相关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验结果显示:与相应蛋白质相比,牡蛎肽和三文鱼皮胶原肽的致敏作用均显著降低,且疏水性氨基酸较多的寡肽致敏作用要低于亲水性氨基酸较多的寡肽;本研究明确了牡蛎肽和三文鱼皮胶原肽的抗过敏活性和低致敏作用,为其应用于相应食品、药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食物中过敏原的体外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物过敏是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复杂食物样品中微量过敏原的检测和定量在今天依然是食品工业的一个巨大挑战。开发和建立完善的过敏原检测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致敏物质对食物链的污染,引导消费者避免过敏性成份。该文综述了过敏原体外检测和定量的常用方法,同时重点介绍了目前的一些新型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抗氧化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能力实验,对海洋胶原低聚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然后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海洋胶原低聚肽进行分离纯化,测定收集得到的11个组分的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海洋胶原低聚肽具有一定的总抗氧化能力、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RP-HPLC分离纯化后,5个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对总肽整体的抗氧化活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疏水性肽组分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大于亲水性肽组分。  相似文献   
10.
分析小麦低聚肽氨基酸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并对其保护过氧化氢所致人肝癌细胞(HepG2)氧化损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不同浓度小麦低聚肽作用HepG2细胞4 h,然后用150μmol/L过氧化氢氧化损伤细胞4 h,以细胞存活率、细胞内活性氧(ROS)及丙二醛(MDA)含量评价小麦低聚肽对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低聚肽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 000的组分高达93.44%,谷氨酸及脯氨酸含量较高;小麦低聚肽具有增加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内ROS生成、降低细胞内MDA含量的活性,对减少HepG2细胞的氧化应激及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效果。本研究从细胞水平上揭示了小麦低聚肽对过氧化氢所致的肝脏损伤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