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彩色小麦的理化特性及麸皮粉的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彩色小麦和普通小麦的理化特性、营养组成及小麦皮层和胚乳中淀粉粒的结构形态和类型,为进一步了解彩色小麦的特性提供理论依据,为彩色小麦的营养加工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采用国标方法,对彩色小麦的理化指标和营养组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观察分析彩色小麦的皮层和胚乳中淀粉粒的结构形态和类型。结果彩色小麦在千粒重、容重等物理特性方面低于普通小麦,且彩色小麦籽粒的长宽比大,没有普通小麦籽粒饱满。在营养组分方面,绿麦3104、紫麦3202、黑麦3201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比普麦烟农19高29.5%、24.4%、21.3%;湿面筋含量分别比普麦烟农19高29.6%、19.0%、17.0%;粗脂肪含量分别比普麦烟农19高31%、10.4%、22.2%。通过扫描电镜对小麦皮层结构分析发现彩色小麦糊粉层中含有大量的糊粉颗粒,集中了小麦籽粒大部分的营养物质。干法制备的麸皮粉,随着碾磨道数的增加,其灰分含量呈升高趋势,出粉率和白度呈降低趋势。结论彩色小麦在营养组成方面与普通小麦相比有很大优势,麸皮粉的品质特性与普通小麦相似,但彩色小麦的胚乳淀粉粒的形态和类型与普通小麦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小麦粉在加工过程中受到热的影响,其品质及面制品品质发生变化。该研究主要研究小麦粉受热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馒头品质变化。采用干热处理方式,在60~90 ℃条件下分别对小麦粉处理10~50 s,测定面团糊化、粉质和拉伸特性及馒头色泽、质构等。结果表明:与原粉相比,受热后小麦粉的峰值黏度降低7.01%、最低黏度降低9.44%、最终黏度降低5.58%、衰减值增加10.25%、回生值增加8.38%、面团拉伸曲线面积降低19.74%、延展性降低12.77%,随着时间的延长,拉伸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处理温度和时间对小麦粉的形成时间无显著性影响,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稳定时间降低10.74%、弱化度增加9.90%。受热后馒头的宽高比和比容分别增加17.81%和22.22%、色泽变差、硬度降低62.25%、粘性降低75.64%、咀嚼性降低63.46%。综上所述小麦粉适度受热可以改善馒头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了解面粉厂的电耗组成和影响因素,更好地在工厂设计环节和政策制定方面开展节能降耗工作,以国内27条面粉生产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单位产量、设备配置、产品种类、出率和各阶段电耗情况进行调研,采用距离分析配合聚类分析法,剔除离群点和相关系数矩阵法分析各因素对小麦加工厂电耗的影响,进而采用线性回归法建立电耗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磨粉机配置、产能利用率及产品出率是影响电耗的主要因素,得到的三个电耗预测模型,其中电耗y1=0.051083x1-19.286x2+61.275,x1为磨粉机配置,x2为产能利用率;电耗y2=178.494FX-11.681,FX为主要产品出率F1,F2,F3的组合系数,FX=a·F1+b·F2+c·F3,a,b,c分别为0.7、0.2、0.1;电耗y3=0.054x1-18.394x2+94.727FX+25.688。  相似文献   
4.
选用75~123μm的筛网将小麦粉进行筛理分级后,得到7种不同粒度的小麦粉颗粒,并将其分为大中小3种颗粒。通过对其总蛋白质含量、蛋白质组分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巯基二硫键及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分析,探究不同粒度小麦粉的蛋白质性质。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区间小麦粉的蛋白质性质存在显著差异。与中小颗粒粉相比,大颗粒小麦粉中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二硫键含量较高,面筋质量较好,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较为稳定,且大颗粒小麦粉的蛋白性质与原粉较相似,其中3号粉的蛋白质品质高于原粉,这表明当小麦粉粒度在95~112μm时,小麦粉蛋白质性质得到提升。而中小颗粒小麦粉的蛋白质性质差异性不显著。整体而言,大颗粒小麦粉的蛋白质质量及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调质是小麦研磨前不可缺少的工序之一,可有效改善制粉效果和小麦粉品质。本文通过改变调质水分(14.5%、15.5%、16.5%)、调质温度(25、35、45 ℃)及调质方式(真空调质、常规调质),探究调质对小麦粉粒度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调质水分增加,小麦粉颗粒度先变细后变粗,出粉率、灰分、总蛋白、麦谷蛋白和破损淀粉呈降低趋势,L*与醇溶蛋白增大,总淀粉先降低后升高。提高调质温度后小麦粉颗粒度、总淀粉与支链淀粉逐渐增大,总蛋白、麦谷蛋白和破损淀粉逐渐减小。与常规调质相比,真空调质后小麦粉整体粒径较大,醇溶蛋白和破损淀粉含量较低,麦谷蛋白和支链淀粉含量较高。不同调质条件对小麦制粉品质有显著差异,在调质水分为15.5%、调质温度25 ℃时,小麦粉最细、出粉率较高、灰分较低,小麦制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探究小麦粉粒度对馒头品质的影响,找出不同粒度群体面粉对馒头品质的贡献,为专用粉生产提供理论指导。试验将小麦粉依次用112, 104, 99, 78, 74, 48, 38和25μm的筛网进行筛理分级后,分析其组成成分的差别,进而采用缺项法将不同粒度的小麦粉进行组合后进行馒头的TPA试验,分析粒度对馒头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74μm/48μm的粒度群体是馒头的主要部分,是形成馒头的基础; 112μm/104μm粒度区间的小麦粉对馒头弹性影响最大; 48μm/38μm粒度区间的小麦粉对馒头的黏附性、回复性、凝聚性的影响最大; 38μm/25μm粒度区间的小麦粉对馒头的硬度、咀嚼度的影响最大。不同粒度群体的小麦粉对馒头品质的贡献不同。  相似文献   
7.
甜荞是一种高营养价值的功能性杂粮,焙烤是改善甜荞粉风味的一种工艺,其对甜荞的淀粉、蛋白、抗氧化物活性物质及风味物质有显著影响。其中,经过焙烤后的甜荞粉,淀粉糊化程度增加,糊化温度升高,结晶程度降低,淀粉颗粒结构被破坏;蛋白质性质发生变化,氨基酸含量增加;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随焙烤程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此外,焙烤使甜荞粉风味丰富,增加了吡嗪类物质,使甜荞粉的风味中添加坚果味以及焦香味,甜荞粉的风味得到改善。本文首先从甜荞的焙烤工艺入手,重点回顾了焙烤过程对甜荞籽粒及甜荞粉的关键组分及风味物质的影响,并对影响甜荞焙烤品质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焙烤甜荞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