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中国特色食品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食品,是指以祖国传统而独特的养生学和阴阳学说为指导,以现代营养功能科学为依据,以中国药食同源的植物资源为主料,采用高新技术精制而成,具有相对特殊的色、香、味、性和营养功能、素食为主的养生食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人类食物营养历史发展的四个阶段:(1)火的发明,人类开始以热食代替生吃,食物结构中增加了野生动物等食物营养,提高了人的体质和寿命;(2)畜耕刀种,引种栽培技术发明,人类开始生产和发展淀粉类为主的食品,过上了较稳定的生活,繁衍了人类;(3)驯化和集约化饲养禽畜,大大提高了人类的蛋白质、脂肪和热能的需要,增加了人的体力和智力,红肉食品发展成为主食之一的新阶段;(4)高热能食品引发“富贵病”,许多专家建议将膳食纤维列为人体七大营养素之一,菜、果、瓜、豆等青色食品,进入了人类主食结构,标志着人类进入发展青色食品的第四阶段。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今后食物营养的发展方向之一应该是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功能的生物色素列入人类七大营养素之后的第八营养素,以促进人体更加健美和长寿。自然颜色越深的食物更富含类胡萝卜素、黄酮类化合物和动物黑素等生物色素,因此,大力推广、开发深(黑)色食品,是今后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3.
1国际领先具有中国特色的黑色食品研究. 在中国独特的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及中华传统"养生学"指导下,作者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在国际上系统开展黑色食品研究与开发,通过20年来的科学实验与思考,首先发现在各类食物中,其自然颜色相对较深的食物,其营养因子生理活性物质相对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5.
“黑五谷”的营养评价及其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营养学家们注意到一种出乎意料的严重现象:由于第一次绿色革命育成的高产水稻、小麦、玉米和豆类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第三世界国家因患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症而丧失劳动力的人数不断增加,造成这些地区陷入“营养不良、人民体弱多病、生产率低、发展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美、澳等国的科学家们认为:摆脱营养危机的唯一办法是进行第二次农业革命,培育产量高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型品种,并以这些新资源经科学加工成为营养功能食品,以改善人类的营养。80年代以来,我们以第二次农业革命为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6.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华优秀哲学思想,在医药上应用,产生了伟大的中医药理论。笔者将"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食物营养与食品加工技术等领域,以期创造适合不同体质人群的中国特色食品。  相似文献   
7.
一、世界农业发展20世纪中期,为消除人类食物不足,解决迫在眉目的粮食危机和食物匮缺,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波澜壮阔的一次农业革命(又称绿色革命),这是一场以农作物,特别是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的高产、再高产为主要目标,通过作物的短秆化、半矮秆化为手段达到抗倒...  相似文献   
8.
9.
黑色食品的营养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色食品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功能食品,近年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简要介绍了黑色食品中的营养与功能因子、生理功能研究概况,提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吸取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来开发黑色食品.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首次发现,黑色食物乌骨鸡及黑五谷、深色果蔬等富含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及强化免疫系统功能的黄酮化合物,是人类七大营养素之外的重要营养素。为此,作者首次提出“超营养素”的新概念。在食品加工技术方面,作者第一次阐明,“二微”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和微波技术)、“二发”技术(发酵技术和发芽技术)能将大颗粒和大分子的高热能阳性食品降解为小颗粒、小分子的低热能的阴性食品,并将它们统称为“微化”技术。面对国际上12亿体重超标的“富贵病”患者,微化技术应在食品加工上加速推广,生产营养均衡、阴阳平衡的新一代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