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1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郑斌  张金波  金赫  李刚 《山东化工》2023,(6):153-157
对不同组分矿物油进行质谱分析并检测物化性质和极压润滑系数得到矿物油组分与钻井液润滑剂性能关系,并依据研究结果研制出极压型润滑剂Lub-EP。通过接触角测试、抗高温测试、抗盐测试和抗高坂含测试评价了润滑剂的性能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矿物基础油中正构烷烃含量增加会提升润滑效果,但凝点也会相应增加,异构烷烃与正构烷烃正好相反。环烷烃对油品黏度影响较大,对润滑性影响较小。芳香烃和非烃化合物增加可以提高润滑性。极压润滑属于边界润滑范畴,正构烷烃简单的分子结构可以形成紧密定向排列,吸附能高,不易被金属表面微凸起刺破,抑制了金属之间的摩擦,结构复杂的组分吸附膜强度较低。室内评价结果表明,依据研究结果优选的基础油可以明显提升润滑剂的润滑性能,极压型润滑剂Lub-EP极压润滑系数降低率达92.6%,性能优于对比处理剂。现场试验证明,加入Lub-EP后极压润滑系数明显降低,托压现象消失,钻井液流变性稳定,未出现起泡、黏度变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纯度、高均一性的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s-SWCNT)网络薄膜作为薄膜晶体管的沟道材料,以高透明度、低薄膜电阻的银纳米线(Ag NW)网络薄膜作为源、漏电极,在玻璃基底上制备了大面积、高透明度的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阵列,并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在器件表面通过干法封装获得了较低回滞的电子器件,得到了整体透明度达到82%以上的器件。提出的器件制备方法不仅制备材料易得,不需要高温过程,而且能够实现器件的大面积制备,对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的全透明柔性化进程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赫 《移动通信》2010,34(13):71-74
文章简要介绍Femtocell技术和优势,分析国外各大运营商的商用情况和资费,探索可能的商务模式和特色应用,包括家庭应用、指南服务、广告投放、儿童看护、远程办公等。  相似文献   
4.
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热疗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众多的光热纳米材料中,碳纳米管(CNTs)能够同时用于光热成像和光热治疗,因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碳纳米管用于光热治疗的研究进展,强调了其在肿瘤治疗方面的选择性及高效性,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及电学性质,在微纳米电子器件领域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作为典型的一维纳米材料,SWCNTs呈现出随结构变化的不同导电属性和手性的多样性。然而,通常直接生长制备的SWCNTs是金属性和半导体性碳纳米管的混合物或不同手性结构的混合体,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SWCNTs在电子器件领域中的实际应用。因此,首先需要精细分离出单一导电属性或单一手性的SWCNTs,以满足制作高性能碳纳米管器件的要求。此外,SWCNTs的一维特性使其在性能上显示出极其显著的各向异性,即大部分情况下其轴向性能要优于径向性能。因而,对于SWCNTs的进一步应用来说,其取向排列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近年来,直接生长后经分散分离处理的SWCNTs通过外界作用力实现其取向排布的方法(即基于溶液法的后排列的方法),引起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基于溶液法的SWCNTs取向排列方法,需要首先通过表面活性剂或小芳香分子、大环共轭物、核酸、多肽等生物分子的物理吸附或化学修饰来实现SWCNTs的分散及分离,然后结合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实现其水平取向排列。随着学者们研究的不断深入,迄今已报道了一些能够实现SWCNTs水平取向排列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剪切力诱导法、溶剂蒸发自组装法、Langmuir-Blodgett和Langmuir-Schaefer法、化学自组装法、真空过滤法、电磁场诱导法和模板法以及上述两种或几种方法的组合等。但是以上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依然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如取向过程受分散体系的影响严重,分散及分离过程中会引入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分散剂等外来杂质并对后续器件制作造成不良影响,以及取向排列面积小、取向效果不理想等。因此,高性能碳纳米管器件的应用不仅需要取向碳纳米管的直径均匀、手性单一,而且需要高度取向、大面积以及取向密度均匀可控,这些仍是亟待解决的巨大的挑战。本文从不同分散体系中SWCNTs的水平取向排列原理出发,在对当前碳纳米管水平取向方法进行了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研究进展现状,比较了其优缺点,并对其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碳纳米管(CNTs)的基本性质,综述了CNTTCFs的制备工艺,评述了各种工艺的优势与局限,指出了影响CNT-TCFs性能的因素并提出了可能提高其性能的方法,评析了CNT-TCFs的应用前景以及其实现应用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BLC2750圆料仓是五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上芯层刨花贮存包。在使用中出现刨花泄漏和粉尘外扬,造成原料浪费和环境污染。为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密封问题得到了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 1.料盘与限位板间漏料(见图1):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型碳纳米管薄膜的高质量制备及其优化对于碳纳米管基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的长度是影响薄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通过聚[9-(1-辛酰基)-9H-咔唑-2,7-二基](PCz)成功制备了高纯度半导体型碳纳米管溶液,经过循环沉积工艺,高效地降低了分散液中的短碳管含量,有效地提升了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的平均长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标准工艺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碳纳米管薄膜晶体管.结果显示,优化后的长碳纳米管溶液制备的薄膜晶体管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其开关比高达107,迁移率高达34 cm2·V-1·s-1,比相应的短管性能提升了 3倍.  相似文献   
9.
以钴(Co)、氧化镁(MgO)作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催化裂解甲烷气体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NTs)。利用拉曼光谱、紫外-红外-近红外吸收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o/MgO催化体系下,通过改变升温速率可以调节产物中粗细管径(0.8~1.4nm)SWNTs的相对含量;同时还证实了在不同的升温速率下所得到MgO基体的晶体结构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高纯度的单手性单壁碳纳米管对于下一代碳基电子器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共-联吡啶](PFO-BPy)、聚(9,9-二辛基芴-2,7-二基)(PFO)和聚(9,9-二辛基芴-共苯并噻二唑)(PFO-BT)三种聚合物在有机相中分别分选出(6,5),(7,5)和(10,5)三种手性单壁碳纳米管,具有较高纯度以及浓度,并去除了超过99%的残留分散剂。使用上述溶液沉积获得高均匀性和高密度的碳纳米管薄膜,以此作为器件沟道材料,制备了手性单壁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结果显示,大直径的(10,5)手性碳纳米管晶体管器件具有较好的电学性能,其迁移率最高达16cm2·V-1·s-1,开关比达1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