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网购逐渐成为人们购买物品的方式之一,但是网上信息的真实与否也带来了购物烦恼.通过调查问卷和已有文献,分析了消费者在商家对顾客模式(B2C)网站上购物时主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指标,用模糊层次分析(Fuzzy-AHP)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评价分析,从而把模糊的信息指标量化.研究结果以直观的评价结果为消费者网购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普通油条的营养价值,制作特浓全豆豆浆加入面粉中制备全豆油条。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全豆油条的最佳配方:特浓全豆豆浆100.0 g、食盐1.5 g、酵母粉3.0 g、小苏打1.2 g、中筋面粉142.0 g。按此工艺制作的全豆油条,色泽金黄、外观形态整齐、气孔均匀、复原性好、口感咸香,同时大豆与面粉的组合实现了蛋白质互补,大豆中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全面提升了全豆油条的营养价值。该全豆油条兼具营养价值高,加工工艺简单和成本低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市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DL-EPR)法和动电位电化学阻抗(DEIS)研究了敏化态铁素体不锈钢00Cr12Ti在0.1 mol/L H_2SO_4+0.0001 mol/L KSCN溶液中正反向扫描过程中的电化学行为,并用等效电路图对阻抗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DEIS的变化与DL-EPR曲线上的区域相对应,都呈现出活化区、活化-钝化过渡区、钝化区和再活化区。正向扫描过程中电位0.2 V左右开始出现容抗弧变小,且低频区实部减小出现负阻抗,这主要是由于形成的钝化膜还不完整,有局部新鲜表面存在;而反向扫描过程中在0.2 V左右阻抗急剧降低,而后逐渐升高,在这个过程中低频一直存在着负阻抗,这主要是由于晶界贫铬钝化膜不稳定,发生局部溶解和修复。发生晶间腐蚀后,低频又出现了负阻抗。由于腐蚀的中间产物吸附在电极表面,低频区出现感抗弧,生成的中间产物的扩散过程为控制步骤;而且DEIS中活化区和再活化区由R_(ct)的最小值的倒数的比值得到的敏化度(DOS)和DL-EPR曲线得到的敏化度存在着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香酥海味鱼派的加工工艺流程,重点阐述原料的选择、冻块的制作、上浆、裹粉等具体工艺,为鱼肉的高值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油条中丙烯酰胺含量,在油条制备过程中,分别采用全豆豆浆和胡萝卜浆及二者混合液代替纯水进行和面,优化工艺条件为:酵母粉用量1.4%(以面粉质量计)、温水pH 6.0、油炸温度190℃、油炸时间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出对照组和试验组样品,测定其中丙烯酰胺含量并进行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以面粉质量计,大豆和胡萝卜的单独添加量分别为28.3%和33.3%时,相应地,丙烯酰胺含量的降低率最高,分别为46.4%和39.0%,同时添加二者(14.2%大豆、16.7%胡萝卜)时,丙烯酰胺含量的降低率为54.6%;改良后的油条感官性状良好,总得分高于普通油条。  相似文献   
6.
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外套膜为原料,针对其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回收规律的研究,并对所得到的分离蛋白进行理化及功能特性分析。通过梯度pH值调节,将外套膜匀浆液以pH 0.5为梯度,于pH 1.5~12.0的范围内进行溶解处理,以溶解度为参数研究外套膜蛋白质的溶解规律,再通过等电点沉淀回收蛋白质。结果表明,扇贝外套膜蛋白质等电点在pH 4.5~5.0范围内;蛋白质回收率与溶解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R2=0.998 7);碱溶提取条件下的蛋白质回收率高于酸溶提取,分别为90.75%及83.31%。SDS-PAGE分析表明,酸溶提取和碱溶提取均能有效回收大部分蛋白质组分。基本化学组成的分析结果显示:酸、碱分离蛋白均具有较高的纯度,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0.21%和84.28%,且脂肪含量显著降低,从原料的3.55%分别下降到1.02%及0.80%。另外,与原料相比,酸、碱分离蛋白的白度均有明显增加,由原料的58.40分别增加到66.49及64.91。最后,对分离蛋白的持水性、持油性、起泡性及乳化性等功能特性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与大豆蛋白相比,外套膜分离蛋白在功能特性方面均没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探究罗汉果提取物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大鼠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选取50只SD健康大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立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建模成功后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 mL/100 g 0.08%的甲状腺片混悬液)、低剂量组(100 mg/kg罗汉果提取物)、高剂量组(160 mg/kg罗汉果提取物)各10只。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因子水平以及Shh信号通路基因mRNA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剂量组大鼠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分别上升至4.25 pmol/L、16.58 pmol/L、1.20 nmol/L、56.35 nmol/L和4.13 μIU/mL,促甲状腺激素(TSH)下降至1.96 μIU/mL,与其他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分别上升至12.63 IU/L、14.35 IU/L、31.24 ng/L和186.59 ng/L,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雄性大鼠FSH、LH、睾酮(T)分别达到了10.25 IU/L、12.35 IU/L和369.23 ng/L)。高剂量组大鼠Shh、Patched-1、Gli-1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说明罗汉果提取物可通过作用于Shh信号通路,调控异常的甲状腺生物学效应,改善甲状腺功能,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维持TRH、TSH、甲状腺激素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低丙烯酰胺含量且良好感官品质评价的油条,以丙烯酰胺含量和感官品质评分为目标,采取响应曲面法设计,探讨油炸温度(℃)、油炸时间(min)、酵母粉用量(%)和温水pH四因素的最佳组合,获取油条制作新工艺。结果表明:在酵母粉用量为1.5%(以小麦粉质量计),温水pH=6.0,油炸温度180℃,油炸时间2.5 min的条件下制得的油条丙烯酰胺的含量最低为0.676 mg/kg,具有色泽金黄、外观整齐、气孔均匀、弹性和咬劲适中、口感咸香适口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