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菌毒素污染的食品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对真菌毒素的监测与防控是构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以快速、免标记、高通量、高灵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药物筛选、食品检测、环境监测、临床诊断等领域。本文就SPR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真菌毒素快速筛查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液相芯片技术(liquid chip technology)又称为灵活的多组分析(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x MAP)技术,是利用偶联特异性探针的荧光编码微球捕获待测核酸或蛋白后,逐一、快速地通过流式细胞仪双色激光探测区,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我国将液相芯片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食源性致病菌、转基因食品和农兽药残留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液相芯片技术同时检测多种待测分子,具有高通量、快速、准确、所需样品量少、检测范围宽、可自由组合检测项目等优点。本文检索了国内外的文献,简要概述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并介绍该技术及其商品化试剂盒在食品安全和其他领域上的研究应用,最后对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ralenone,ZEN)的方法。方法采用表面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在金膜的表面修饰羧基基团,将ZEN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albumin from bovine serum,BSA)偶联物(ZEN-BSA)通过共价键固定在芯片的表面,采用竞争法检测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8.2 ng/m L,ZEN单克隆抗体与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等没有交叉反应,与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5.3%和11.5%。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在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等温扩增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核酸扩增技术。相比于PCR,该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敏感性、简单、便捷及低成本的特点。目前,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基因多态性分析、疫情防治等方面已经有广泛应用,也有文献报道了其在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食源性致病菌和环境中的病原体检测等领域中,等温扩增技术展现了广阔的应用潜力,有望发展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方法。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环介导等温扩增、依赖解旋酶等温扩增、依赖核酸序列等温扩增、切刻内切酶核酸恒温扩增、交叉引物等温扩增、链置换等温扩增、SmartAmp技术等一系列等温扩增技术的原理、特性及其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从而为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十分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疾病是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第一大敌。本文从传统微生物方法、免疫学方法、核酸方法和物理/化学特征方法 4个方面分析了近年来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进展,发现在广大条件有限的基层,快速筛查食源性致病菌领域仍有较大的空白。并对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及展望。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方案以填补这一空白,从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6.
食源性致病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食源性疾病爆发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荧光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独特的荧光性能以及可以与各种类型检测方法相结合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的特性,使得其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可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荧光纳米材料主要有量子点(quantum dots)、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the compact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s)和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4种。本文主要综述了这4种不同荧光纳米材料的特点及优势、荧光颗粒制备方法及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高灵敏的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免疫层析方法。方法采用免疫层析结合纳米颗粒信号放大技术,利用间接法进行示踪标记:试纸条由粘贴在底板上的样品垫、含有副溶血弧菌检测抗体的结合垫2、含有荧光颗粒标记羊抗鼠IgG的结合垫1、含有检测线(捕获抗体)和质控线(羊抗鼠IgG)的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组成。结果结合增菌培养,该方法的检测灵敏性为10~3 CFU/g,与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无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等优势,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纳米均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amplified luminescent proximity homogeneous assay,AlphaLISA)建立高灵敏检测盐酸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残留的方法。方法在发光微粒上固定CLB,与游离的CLB共同竞争固定在感光微粒上的CLB单克隆抗体,优化检测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考核。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4 ng/mL。猪肉样品回收率在83%~109%之间,牛肉样品回收率在92%~112%之间;猪肉样品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CV10%、批间变异系数CV15%。与特布他林、沙丁胺醇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34.5%、25.7%,与莱克多巴胺、妥布特罗、齐帕特罗无交叉反应。结论 CLB-AlphaLISA检测肉类中克伦特罗残留具有简单、快速、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稳定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纳米探针快速、准确检测食源性肠炎沙门氏菌的方法。方法利用二氧化硅磁纳米材料与肠炎沙门氏菌抗体制备纳米探针,将制备后的探针与经过荧光染色的肠炎沙门氏菌结合,并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对探针捕获的细菌进行检测,并比较2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本方法设计合成了肠炎沙门氏菌纳米探针,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复合纳米探针结合的5′106 CFU/mL和5′107 CFU/mL浓度的肠炎沙门氏菌,在放大400倍的显微镜视野中成倍递增,该探针结合流式细胞术可以检测到5′105 CFU/mL浓度的肠炎沙门氏菌。结论纳米探针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灵敏地用于食源性肠炎沙门氏菌的定性检测,并有望通过进一步实验实现食源性致病菌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自主研发的微孔板试剂盒A和进口微孔板试剂盒B,就测定奶粉中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 3种水溶性维生素,进行了比对研究。方法 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准确性实验、重复性实验及加标回收实验对2个品牌维生素检测试剂盒进行评价。结果 2个品牌试剂盒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试剂盒A和试剂盒B的生物素、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样品检测结果间的RSD分别为0.08%~7.25%、0.43%~9.25%和0.7%~13.91%;试剂盒A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分别为1.97%~9.26%和73.67%~110.48%;试剂盒B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分别为1.17%~5.4%和72.67%~120%。结论 2种试剂盒的性能均满足检测要求,试剂盒A操作较简便,可替代进口微孔板试剂盒,用于奶粉中生物素、叶酸、维生素B12 3种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