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采用城市砖混结构拆除建筑垃圾加工制成的再生粗骨料,用不同配合比设计方法制备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研究了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力、峰值应变以及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 表明,相比较天然骨料和废弃混凝土制备的再生骨料,砖混再生骨料空隙率大,吸水率大,压碎指标高.使用附加用水量配合比方法制备的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力学性能上低于标准配合比方法制备的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但工作性能较好.随着砖混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当取代率为100%时,使用标准配合比和附加用水量方法制备的再生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分别降低了26.1%和11.9%,弹性模量分别降低了23.9%和22.9%,峰值应力分别降低了13.0%和21.9%,峰值应变分别增大了25.3%和14.9%.工程实践表明,采用砖混再生粗骨料配制的再生混凝土可以满足中低强度等级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2.
数据挖掘与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数据挖掘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将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结合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的自身特点,探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土木工程的健康监测及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及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科学时代的迅速发展,素质教育已然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个性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然而,我们学校大多忽视学生个性发展,使得学生个性发展成为现实问题。本文,以高校体育教学为例,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来谈谈如何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4.
高强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明文  唐龙 《山西建筑》2001,27(4):74-75
钢纤维混凝土与一般混凝土相比,抗折强度以及耐冲击、耐疲劳、抗爆等性能都有显著提高,改善了混凝土各项性能,特别是在不易于或不能配置钢筋的断面使用更为有效。钢纤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成为混凝土科学发展的方向。结合京沪高速公路运河大桥C50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施工,阐述了高强钢纤维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混凝土的配制以及在施工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再生微粉是以混凝土、砖瓦等为主要成分的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其主要化学组成与粉煤灰类似,具有一定的潜在活性。将再生微粉作为掺合料使用,可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再生微粉具有组成复杂、需水量大、活性指数低等特点,直接作为掺合料使用不利于砂浆或混凝土的性能,但再生微粉中SiO2、CaO和Al2O3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活性潜质,经过适当的技术处理后可以有效激发其活性,提高利用效率。目前再生微粉主要激活方式有物理激活、化学激活和热激活。热激活可以燃尽再生微粉中的有机物杂质,改变部分物质组成,从而激发其活性;物理激活通过机械力增大了再生微粉的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了再生微粉活性;化学激活主要通过加入碱性激发剂等提供碱性环境或提供可参与反应的离子,从而促进水化程度提高再生微粉活性。相关学者对再生微粉的活性激发方法及其在砂浆和混凝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这对再生微粉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资料,对再生微粉的物理性能、化学组成、激活方式、激活机理及应用现状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单层和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从弹性到砼开裂直至破坏的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主要分析了影响短肢剪力墙受力的各种因素:墙肢截面高厚比、混凝土强度等级、连梁跨高比、轴压比和结构层数等对短肢剪力墙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截面高厚比在6.5左右时,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较高。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荷载-侧移曲线为弯剪型,连梁的屈服先于墙肢的屈服,属于强肢弱梁型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居住水平的不断改善,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建设的大量砖混结构建筑物面临拆除,这些砖混结构物拆除后经破碎加工而成的粗骨料中含有大量碎砖、碎瓦和低强度的混凝土,简称砖混再生粗骨料(Mix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MRCA)。MRCA的高值利用是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热点。MRCA具有吸水性高、压碎指标高、空隙率高以及密度低“三高一低”的物理特性。MRCA具有较大的棱角度、表面粗糙度和分形维数,较小的圆度等颗粒形态特征。MRCA混凝土破坏主要由低强度的碎砖骨料破坏及再生粗骨料与水泥砂浆界面过渡区粘结破坏导致。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对MRCA进行强化,并通过适合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制备技术可以改善MRCA混凝土性能。再生砖骨料占比是影响MRCA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及耐久性的重要参数之一。相关学者研究了再生砖骨料含量对MRCA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强度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应力应变关系和再生砖骨料的含量提出了MRCA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探讨了MRCA混凝土的损伤演变规律。另一些学者测试了MRCA混凝土制备的梁、板和柱等构...  相似文献   
8.
胡明文 《粉煤灰》2008,20(1):33-34
通过对机制砂C25泵送混凝土的试验,蛄果表明:使用外掺粉煤灰和优质外加荆可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可泵性,并成功地在宜万铁路龙王庙特大桥106.5m高墩中应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对机制砂代替天然砂的研究和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施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灌注质量对高速铁路的平顺性与稳定性以及耐久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灌注质量受到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的性能、灌注速度、预湿状况、封边工艺以及环境温湿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灌注质量往往难以得到保证。该文在总结京沪高铁线外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揭板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高速铁路CRTSⅡ型板灌注的关键工序,对常见的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索出确保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灌注质量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取代率和配合比设计方法对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应变等价性原理并基于Weibull函数分布建立了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并结合分布参数与取代率的函数关系,修正了损伤本构模型,探讨了损伤变量和损伤变量发展速率与应变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构模型曲线与试验曲线的相关性较高,模型参数a,b与取代率之间满足二次函数关系,分别反映了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混凝土的脆性;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总损伤D由初始损伤DR和荷载损伤DC组成,掺入砖混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造成了初始损伤,总损伤变量随应变增加呈S型单调递增,损伤变量发展速率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砖混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对其损伤程度和损伤变量发展速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