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1.
连接模型表面测点到压力感受装置的各种传压管路会导致真实压力信号产生畸变,为消除这种畸变的影响,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求得频率响应函数,并据此修正测量信号;实验中采用了自行开发的同步测压系统,并使用基于Labview编写的虚拟函数发生器和数据采集处理程序,提高了实验可靠性并降低了实验成本;实验结果表明修正的信号与实际信号十分吻合,验证了本套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离盘控制隔水管涡激振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涡激振动是导致深海隔水管疲劳失效的重要因素.为有效控制隔水管涡激振动,提出了利用分离盘控制涡激振动的方法.对加装0.25~2.0倍隔水管直径的分离盘后的隔水管流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亚临界状态下各种模型旋涡脱落的流场结构、脱落模态、隔水管升阻力系数和旋涡泄放频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分离盘加装前与经典的实验和计算结果吻合很好;不同尺寸的分离盘对隔水管涡激振动控制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当分离盘的长度为1.0至1.5倍的隔水管直径时,平均阻力系数可以减小20%,尾迹涡街的频率也有了较大的减小,达到控制涡激振动的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PI调节器在扰动情况下不能获得良好的动态特性以及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典型的非线性结构问题,在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d-q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对非线性系统具有良好控制效果的滑模控制策略。首先,给出了PI控制和滑模控制的设计方法;其次,通过仿真对比双闭环PI控制与双闭环混合滑模控制,得出混合滑模控制较PI控制,超调量小,动态响应快,鲁棒性好的结论。最后,基于TMS320F2812搭建实验样机,结果证明了混合滑模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附属轴向管的隔水管表面压力分布和流体动力特性进行的风洞和水洞实验测试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利用低成本风洞实验代替高成本水洞实验来考察隔水管流体动力特性及漩涡特征的可行性。与经典圆柱实验的对比验证了本实验两套测试系统的可靠性。对附加管数N 4和10两种布局的附属管进行流动控制实验的结果表明,4根和10根附属管分别作为少管数和多管数情况的代表,对于流体力的影响差异较大,但均能取得一定程度的降低升阻力和抑制漩涡脱落的效果。多管数对于来流方向的敏感性要低很多。10根管能使Cd和Cl分别获得相对于单隔水管约36%和80%的降低。附属管作为一种消除流向影响以降低流体力和控制漩涡脱落的手段,为抑制隔水管涡激振动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高压开关柜在线监测系统性能问题,提出了基于CAN的煤矿高压开关柜在线监测系统,构建了整个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电路;用LabVIEW编写了上位机监测软件,并采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滤波,测试结果显示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谷斐  邬剑明 《山西煤炭》2008,28(1):42-44
介绍了凝胶防灭火工艺及其原理,以及在山西西山煤电集团官地矿23509工作面火区灭火的实际应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采用k-ω湍流模型数值模拟并风洞试验研究了利用分离盘抑制隔水管涡激振动的效果。对加装0~2倍分离盘直径的隔水管系统,在雷诺数30 000情况下所进行的计算与实验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的结果吻合较好,分离盘对隔水管具有明显的升阻力及频率控制效果;当分离盘长度是1~2倍直径时(L/D=1~2),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都表明减阻效果可达25%~30%,数值模拟减升效果可达25%~76%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煤矿井下电网继电保护中,电流互感器发生磁饱和使得二次电流出现畸变,无法真实反映一次侧电流,导致井下电网故障时易发生越级跳闸事故。对现有电流互感器磁饱和检测算法进行优缺点分析,提出一种以二次电流波形斜率为主判据、二次电流谐波含量比值为辅助判据来检测电流互感器磁饱和的融合算法。通过仿真和验证,主辅判据相互结合克服单一检测方法的不足,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抑制钻井隔水管的涡激振动是海洋油气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附属管线会改变隔水管附近的流场进而抑制隔水管的涡激振动。采用SST湍流模型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研究了亚临界流动区域的隔水管关键动力学因素。对于附属管中心距隔水管表面为0.2倍隔水管直径(D)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为吻合;不同布置方式和尺寸的附属管起到的抑制效果明显不同;当附属管按照4×0.1D×0o均匀排布时,抑制效果较好且管数较少,时均阻力系数和脉动升力系数均可以减少60%以上;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中海水来流方向的易变性,发现8×0.1D的附属管总体抑制效果最好,减阻和减升分别能达到30%和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从经济性和技术上来比较,燃气轮机发电技术具有较大的优势,这些优势必将转为应用上的快速、大规模的发展。由于“西气东输”工程的逐步开展,在华东地区将建设一批大容量的燃气轮机电厂,是燃气轮机在我国发展的转折点[1]。然而燃气轮机在运行监测、状态分析、性能诊断等方面还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