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黄会 《多媒体世界》2008,(17):26-26
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涉及信息生产、信息传输、信息分发与信息供给等众多领域的综合性行业;其产业价值链包括用户、运营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内容提供商等多个环节,涵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大领域。  相似文献   
2.
岩体质量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关键。简述了水利水电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等岩体质量多因素评分方法,并以某水电站右岸坝基某一开挖面为例,在综合考虑岩体强度、地下水、地应力、结构面参数、工程地质性状、风化卸荷,以及钻孔资料等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岩体质量多因素综合评分方法在岩体质量分级中的一致性和精确性。结果表明:以花岗岩为主的坝基开挖面,岩体质量分级采用岩体RMR系统分类法、Barton系统分类法较准确,且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结合供电企业和用电客户实际情况,从优化办电机构和环节、规范收费标准和设计、提高客户办电监控力度、加强优质服务意识等方面,构建科学发展的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供电企业的客户办电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水产品中9种三嗪类除草剂的凝胶色谱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PC-SPE-GC-MS/MS)分析方法。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凝胶渗透过滤,石墨化碳串联氨基柱净化,选择离子监测模式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扑灭津、阿特拉津、特丁津、西玛津、扑草净在1.0~5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均为1.0 μg/kg,在1.0~10.0 μg/kg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86.3%~119%,相对标准偏差为5.11%~10.1%;环草津、莠灭净、特丁净、西草净在2.0~1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均为2.0 μg/kg,在2.0~20.0 μg/kg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87.6%~112%,相对标准偏差为5.27%~9.56%。该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水产品中9种三嗪类除草剂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关键绩效指标(KPI)管理已经受到普遍重视。针对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特性,提出KPI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以重庆市电力公司应用KPI的实例,说明营销KPI指标管理体系的重要地位与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6.
喹烯酮在刺参中代谢及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喹烯酮在刺参体内的代谢规律进行研究、对其代谢物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对刺参食用安全性影响进行科学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多水平梯度设计,以单次投喂方式进行实验;分别以含喹烯酮20、50、80 mg/kg的饲料投喂刺参幼参,6 h后换水并清理残饵,实验共持续144 h,在设定时间点采集刺参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中喹烯酮及MQCA含量。用DAS 2.0及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用药期间3个浓度组刺参幼参体内喹烯酮含量均为持续升高,在第6 h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38、592、902μg/kg,6 h后刺参体内喹烯酮含量逐渐降低,第48 h降至检出限以下。3个浓度组MQCA分别在给药后6、6、3 h产生,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且与饲料中添加喹烯酮浓度正相关。结论喹烯酮在刺参体内吸收、消除均较快;证实MQCA为喹烯酮的代谢产物;刺参保苗期间添加喹烯酮,对成参食用安全性没有影响,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7.
定量化描述结构面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判断不稳定块体的组合形式,为分析岩体稳定性提供准确、有效信息。基于陈剑平等提出的岩体节理产状极点分布分形维计算方法,从Schmidt极点图的等面积网格剖分原理入手,对其方法进行修改,直接对Dips软件形成的Schmidt产状极点图进行网格剖分,将自定义输入变量直接改为环数 n,大大简化了网格剖分的编制程序。并以大岗山水电站坝区右岸拱肩槽内侧边坡测网资料为基础,计算岩体节理产状极点分布分形维D,其结论和数据与陈剑平等的方法所得基本一致,验证了修正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陈剑平等方法的普遍应用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口服灌药给药方式下,己烯雌酚及其主要代谢物双烯雌酚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在(12±2)℃水温条件下,泥鳅口服灌药(以体质量计,下同)0.1、1.0、10.0 mg/kg后,其血浆、肌肉和肝脏中己烯雌酚含量-时间曲线关系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以1.0 mg/kg为例,3 种组织中己烯雌酚峰值水平肝脏最高、肌肉次之、血浆最低,平均消除速率分别为22.46、3.32、5.05 μg/(kg·h),6、72、120 h后均降至检出限以下。双烯雌酚在血浆、肌肉和肝脏中变化趋势与己烯雌酚基本相似,在血浆、肌肉和肝脏中1、4、4 h达到最大浓度值,6、72、96 h降到检出限以下。采用DAS 2.0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程序,计算有关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己烯雌酚在泥鳅体内消除较快,血浆、肌肉、肝脏的含量-时间曲线下面积相差较大,说明不同组织对己烯雌酚的蓄积能力有所差别;己烯雌酚在泥鳅体内各组织分布广,消除快。在本实验条件下,己烯雌酚在0.1、1.0、10.0 mg/kg口服灌药剂量下,建议其消除期分别定为3、5、5 d;并且水温高时可适当缩短消除期,水温低时可适当延长消除期。  相似文献   
9.
建立水产品中羟脯氨酸含量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样品经酸水解,丹酰氯衍生,C1 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羟脯氨酸与其他氨基酸较好分离,在0.5~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检出限0.5μg/mL,平均回收率80.2%~103%,RSD范围3.2%~5.6%。该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水产品中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磺酰脲类除草剂毒性及多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磺酰脲类除草剂是一种高效、广谱、高选择性的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磺酰脲类除草剂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农药残留问题也给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毒性危害、限量标准、残留检测的前处理以及仪器分析方法进行综述。目前对于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的检测主要涉及到土壤和水,其次还有粮谷、动物源性食品等多种基质,国内对于此类除草剂残留检测常用的前处理方法为固相萃取法,C_(18)为常见填料,在仪器分析方面,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其灵敏度高、能检测痕量水平的残留而成为此类除草剂分析的首选方法。同时,国内外针对此类除草剂的残留检测,已经由过去的单残留检测向多残留检测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