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矿业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余油田泉四段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有利区带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远峰  邓南涛  杨勇  贺永红  梁卫卫  孙德瑞 《当代化工》2014,(8):1474-1478,1481
针对扶余油田泉四段储层地质研究现状及不足,综合利用地震、测井、钻井、化验分析资料,以储层地质学及沉积岩石学为指导,首先开展小层划分与对比、沉积微相、微构造、储层特征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并预测了有利挖潜区带。研究表明研究区泉四段可划分为13个小层,主要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支河道,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等成岩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总体上属于中孔-中渗性储层。沉积微相展布及储层的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是研究区泉四段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正向微构造,断阶及河道侧翼等区域剩余油潜力较大,I类潜力区是下一步挖潜工作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
对鄂尔多斯盆地黄陵上畛子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岩性、物性、电性与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将该区长6储层分为产油层(油水同层)、产水层、混合区(产油、产水层混合区)以及干层四类,基于测井标准化,建立了目标区长6储层流体识别标准,经实例验证有效,为该地区快速准确识别产油层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主要含煤地层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钻井岩心观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含煤地层岩性组合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特征,认为八道湾组中期为最大湖泛期,八道湾组晚期和西山窑组早期为最主要的成煤时期,识别了深湖、半深湖-浅湖、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沼泽和扇三角洲等沉积环境,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为最有利的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4.
北美致密油延续页岩气革命,产量出现大幅度增长,有效带动了水平井钻井技术、压裂技术和配套工具的发展,前景良好。致密油与常规油藏差异较大,但与页岩气在储层特征、产能特点和开发方式方面有很多相似性。通过充分调研国外,尤其是北美地区致密油增产技术进展,对直井特别是水平井致密油钻井技术、分段压裂技术及多井同步压裂等技术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给出了国外致密油增产技术发展的潜力和优势,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致密油开发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致密油是继页岩气之后全球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被中国石油界广泛关注,但目前对致密油的定义还存在诸多分歧。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特征分析,从致密储层物性、可动流体等方面对致密油定义进行深入研究,综合勘探开发成果确定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限,进而探讨致密油的定义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成藏条件良好,主力层系为长6、长7、长8及长9油层组,盆地中部及南部深湖相沉积发育区是最有利的致密油勘探区。综合分析测井、物性、可动流体、主流喉道半径、启动压力梯度、原油粘度、压力系数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提出利用致密油储层六参数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储层分类标准进行调整,将延长组致密油渗透率界定为小于0.5×10-3 μm2,主要包括致密砂岩油和页岩油。其他盆地或油田应结合实际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实践对致密油进行定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彬长—旬宜—富县地区)延长组不同层段暗色泥岩、碳质泥岩及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了油页岩的识别标志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岩性样品的生物标志物、生烃潜力及测井电性特征差异明显,油页岩具有典型的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识别标志,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显著,靠近湖盆中央的深湖—半深湖相带是油页岩的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富县槐农地区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胶结、溶解及交代作用四种,具有良好的期次性,成岩顺序为:机械压实→早期黏土膜形成→少量方解石沉淀→长石颗粒溶解→石英次生加大→石油侵位→晚期铁方解石充填→晚期白云石充填或交代碎屑颗粒,进入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和胶结作用破坏储层的孔渗性,溶解作用改善储层孔渗性,交代作用基本不改变储集空间。综合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相关资料,将富县槐农地区长6油层组成岩相划为4类:紧密压实相、方解石胶结相、长石溶蚀相和早期绿泥石薄膜相;其中以早期绿泥石薄膜成岩相为主导的区域为有利成岩相,是下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系统采集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镇泾地区中生界的烃源岩、原油及油砂样品,对它们抽提物中的饱和烃馏分进行GC-MS分析,研究饱和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特征,探讨研究区中生界原油的来源.研究表明:根据姥植比、C30重排藿烷和8β(H)-补身烷相对含量,镇泾地区中生界烃源岩可划分为A1、A2、A3、B4类,原油可划分为Ⅰ、Ⅱ2类.Ⅰ类原油来自深湖相沉积相带的长7油页岩(A1类),Ⅱ类原油来自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带的长7暗色泥岩(A2类).长7油页岩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各油层组的原油主要来自该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油砂山油田为一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该类油藏构造复杂、油砂体分布零散,开发难度较大。鉴于此,综合利用地质、测井以及开发动态资料,开展了油砂体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等研究。研究成果不仅对该油藏今后注采完善、提高区块的水驱动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为同类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油页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了研究区延长组油页岩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油页岩具有典型的识别标志,它的厚度10~40m,分布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作用明显,靠近盆地中央的深湖~半深湖相沉积区是油页岩的主要发育地带,彬长地区,旬宜地区北部及富县地区西南部的油页岩相对发育,是油页岩矿勘探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