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为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条件下的车辆装备维修保障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标准化系统工程(standardizationsystemengineering,SSE)理论的维修保障标准体系。在简单介绍SSE方法论的基础上,围绕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标准体系构建的2个主要任务,给出SSE理论的应用方法,构建车辆装备维修保障标准体系研究的三维结构,并进行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标准体系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体系功能的发挥和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质量现状评价对后期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及地下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在新疆叶尔羌河下游平原区图木舒克市境内采取的35组地下水质量检测数据分析,32组地下水质量属Ⅴ类。选取超Ⅴ类限值的浑浊度、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钠、亚硝酸盐、氟化物、镉、铅等10项作为评价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提出地下水质量Q值计算方法及Q值等级细化分类标准,将属于Ⅴ类的地下水细化为Ⅴ1—Ⅴ4类。评价结果表明:2组地下水质量属Ⅴ2、24组地下水质量属Ⅴ3、6组地下水质量属Ⅴ4。根据Q值可直观地判断地下水质量的优劣,并且可为同类别地下水挑选相对水质较好的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交互式电子手册的概念、分类以及其技术特点。针对大型复杂装备部件多、形状及结构十分复杂等问题,应用了IETM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装备零部件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实现了复杂装备三维零部件的交互式管理及查询。实际应用表明,三维零部件电子管理手册具有直观、形象、系统等优点,符合目前装备保障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网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会造成偶然事故的扩大发展,对电网及其元件的脆弱性评估对于防范大规模停电事故有重要意义。围绕电网线路脆弱性评估的问题,建立了综合考虑结构脆弱性、状态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的线路脆弱性综合评估体系。环境脆弱性部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雷击、覆冰、强风、污秽、山火和外力破坏作为脆弱性指标。随后基于IEEE39节点系统计算得到线路脆弱性评估的结果,并与其他文献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构建评估方法的合理性。最后基于线路脆弱性的评估结果,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结构均匀性的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单一指标对线路进行脆弱性分析时会遗漏某些脆弱单元。综合考虑结构特性、状态特性和环境特性构建的综合指标能更好地对线路进行脆弱性评估。网络的拓展与演化存在"择优连接"的特性,高介数的线路、节点也必然形成,可以通过采用"反择优连接",比如降低节点度的最大值来促进网络结构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5.
针对部队训练中对于复杂装备进行拆卸/装配训练需求。利用计算机建模软件和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了虚拟拆卸/装配训练及考核系统框架。分析了该系统功能的实现过程,并提出了对复杂装备进行虚拟拆卸/装配训练及考核的方法以及人机交互功能的实现。实践应用表明,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直观性、可重复性和良好的交互性等优点,在复杂装备的训练、维修中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地形地貌特征是影响区域雷电特征的重要因素之一,明确地闪活动与地形地貌的定量关系是评估孕灾环境危险性高低并采取主动防护措施的前提。该文融合利用云南省2010—2019年雷电定位观测数据、30m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以及10m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地形位置指数、地表覆盖类型与地闪密度的统计特性。利用熵权法构建落雷孕灾环境敏感度综合指标,对不同因子的定量化评估得到地形位置指数的影响权重最大,海拔次之,坡度的权重最小。通过地闪密度与敏感度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73,说明了用落雷孕灾环境敏感度评估区域落雷风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避雷针在短间隙下的接闪特性,采用-250/2 500μs冲击电压波分别对全尺寸和缩小比例的可控放电避雷针、传统避雷针、普通避雷针进行间隙距离分别为0.3、0.6、0.9、1.2m的放电特性试验,采用升降法获取了不同避雷针的间隙放电电压参数和光学影像。结果表明,间隙距离为1.2m时,避雷针的50%放电电压的大小关系为普通避雷针传统避雷针可控放电避雷针,即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可控放电避雷针更易于发生接闪。此外,为更加直观地比较不同避雷针在放电能力上的差异性,设计了双避雷针选择性放电试验,每组试验放电40次,发现可控放电避雷针的接闪概率分别为传统避雷针、普通避雷针的1.86、4.00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