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机械仪表   2篇
无线电   3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论注入光敏器件的物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叙述了从现象的发现到理论分析,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利用这个现象研制成注入光敏器件的全过程,从而证明注入光敏器件有牢靠的物理基础。本文还分析了文献(1 ̄5,10)中的几个主要不同论点及欠妥的讨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主从式双处理器的光纤比色测温仪软件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一种基于DSP和MCU双处理器的内调制光纤比色测温仪的设计原理。测温仪以AT89C55和TMS320F206为核心,对内调制光电探测器进行线性补偿和温度补偿,并加入比辐射率的修正。本系统能够对环境温度变化大、周围环境恶劣的高温物体进行高精度的温度测量。  相似文献   
3.
p型含氮CZ—Si单晶的退火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P型含氮CZ-Si单晶材料的退火性质。实验表明:400℃及1100℃温度的退火处理都会在含氮CZ-Si单晶中产生新的施主态。400℃退火时产生的施主态会在高温(T>600℃)退火时迅速消灭,它与单晶中N-O复合体的生成和生长机制有关;1100℃退火时产生的施主态则与材料中的氮沉淀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家知道,光照射到用扩散制成的P~+N结上时,它提供的光电流由三部分组成:P~+区光生电子输运到结形成的光电流J_n,过渡区光激发的电子和空穴分别漂向N区和P~+区形成的光电流J_j及N区光生空穴扩散到结产生的光电流J_(po)所以总光电流为J=J_n+J_j+J_(po) (1) 我们又知道入射光子通量密度随深度呈指数衰减:  相似文献   
5.
内调制多色比色测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锋  吴凡  黄启俊  唐若愚  常胜  何民才 《光电工程》2005,32(10):74-76,83
发射率表征待测体与黑体的辐射强度之比,它与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密切相关,随时间变化而变,并显著影响测温精度。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多色比色测温方法,该方法可以对待测体的发射率进行实时修正,具有自适应的特点,使测温仪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温度。采用这种测温方法研制出新型的内调制多色比色测温系统,测温仪用内调制光电探测器作为探测单元,探测器能将恒定的光信号转变为交流电信号输出,便于信号放大和消噪,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信噪比。在1050~1650℃范围,测温最大误差为6.2‰。  相似文献   
6.
注入光敏三极管的基本特性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注入光敏器件的物理基础、注入光敏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通过与普通光敏三极管的比较,可以看出注入光敏器件的特征所在.最后,用我们提出的理论对注入光敏三极管的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Discussion on     
利用受光PN结伏安特性方程,分别对受光PN结的光电流输出、注入电流输出和零电流输出三种情况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对注入光敏器件的物理基础进行探讨,并对一些实验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内调制光电探测器线性补偿及温度补偿的高精度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一种民宽内调制光电探测器线性范围及改善其温度特性的高精度方法。该方法可大大提高内调制光电探测器的线性及温度特性,且避免了常规硬件补偿的弊端。对于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只要其重复精度足够高,该技术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严格的对比实验发现,内调制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比GCMPD的高很多。文中还指出了GCMPD理论的基本错误和实验的欠妥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型的内调制微光检测技术,它的基本特点在于将一束微弱光转变为受调制的交流电信号,便于后级电路采用交流微弱信号检测技术进行信号处理,为提高测试系统的信噪比和可靠性,减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