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4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层层合板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隔声结构设计中。为探究多层层合板的隔声性能,在无限大单层薄板隔声量计算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由经典层合板理论所得出的弯曲刚度,提出一种用于计算无限大多层层合板结构隔声量的理论方法——等效薄板法,并分别计算三层、四层和五层层合板的隔声量,通过与统计能量法仿真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等效薄板法在质量控制区内可行且精度较高,可为多层层合板隔声量分析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中为在车辆多体动力学仿真中将车体和构架考虑成柔性体,使用有限元子结构分析,对车体和构架有限元模型进行缩减。通过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仿真,获得车辆线路实际测点处振动加速度响应,并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柔性车体与构架对车辆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将车体和构架柔性化处理后进行仿真,车辆在更多频率处的振动响应会增大,计算得到的测点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也更大,与实测数据更接近,证明了在进行车辆系统动力学分析时将车体和构架考虑为柔性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法计算差速搅拌捏合机搅拌轴的临界转速,并与理论公式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当发生共振现象时,搅拌轴最大危险部位多发生在搅拌轴中部附近。这为差速搅拌捏合机搅拌轴的结构设计及进一步的系统动力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两种新型的被动振动控制结构,即含有惯容器和负刚度的动力吸振器振动控制结构,并抑制梁的横向振动。在只考虑一阶模态函数情况下,使用固定点理论推导出了这两种新型动力吸振器的最优控制参数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将两种不同的基于惯容负刚度的新型动力吸振器(模型1和模型2)分别与传统动力吸振器在不同质量比下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基于惯容负刚度的动力吸振器比传统动力吸振器对梁的振动控制更有效。对于质量比小的情况,模型2比模型1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但是,质量比或者惯容质量比较大时,会导致模型2的最优负刚度比大于0,此时模型2的最优参数不适用。此外,还简要讨论了质量比和惯性质量比对最优系统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选取某型动车组的牵引电机冷却风机及隔振系统,分别对两组隔振器及两种冷却风机进行台架试验,根据试验所测得的加速度响应信号,计算出相应的风机的振动烈度及隔振器的加速度传递率,选取隔振效果较好的一组进行装车,并进行线路运行试验。通过对比不同运行工况下风机的振动烈度和加速度传递率随运行速度及加载工况的变化关系,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结果表明,隔振器隔振效果良好,满足动车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型搅拌捏合机搅拌轴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AD软件三维绘图功能建立搅拌捏合机搅拌轴实体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搅拌捏合机搅拌轴强度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搅拌轴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证明了用有限元法验证搅拌捏合机的强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张远亮  张立民  孙维光  唐啟东 《机械》2015,42(2):1-4,28
为研究某地铁车Tc1振动特性及振动传递,对该地铁车进行了线路振动模态试验。首先提取60 km/h下稳态30 s振动加速度,利用Test.Lab软件识别了车体及构架工作模态参数,然后在时域方面以6 s的时间段确定平均最大值和有效值,对该地铁车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频域方面利用振动加速度频谱图的峰值点确定车辆振动主频。最后计算了各频段下由轴箱到构架、构架到车体的频域传递率。结果表明,该车辆的轴箱悬挂系统对高频振动具较好减振效果,空簧悬挂系统对低频振动有很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8.
驱动桥壳瞬态动力学与疲劳寿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限元法对某驱动桥壳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出了驱动桥壳在函数载荷作用下的位移与动应力-时间响应值;根据驱动桥壳的动应力分析结果,利用有限元法对驱动桥壳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得到了桥壳整体的疲劳寿命分布,其危险部位主要分布于板簧座区域,与台架疲劳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将某高速列车车体关键部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路试验、台架试验和有限元仿真三部分相结合对其在随机振动激励作用下的寿命进行预测.以线路试验某测点加速度时间历程作为激励,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原始频谱;对原始频谱基于疲劳损伤等效原则在频域内进行5 h加速,得到了加速5 h谱;按照RMS等效原理得到标准的三段加速谱;并结合IE...  相似文献   
10.
大型结构部件通常包含多个可能发生疲劳失效的高应力点,是典型的多点损伤结构.由于材料及结构性能具有分散性,大型结构件相当于一个串联系统,其疲劳寿命(随机变量)是由各高应力部位的寿命(随机变量)共同决定的.由于试验设施限制及加速试验的要求,试验状态下的结构部件往往无法做到与真实服役部件的加载方式及全局应力分布完全一致.在设计大型结构件疲劳试验方案时,需要全面考虑应力较高的多个部位,以保证疲劳试验结果能够客观、真实地再现服役状态下的疲劳寿命.研究基于“大型结构部件寿命概率分布-高应力点数量及寿命概率分布关系”的大型结构部件疲劳试验载荷等效变换方法,研究平均应力修正方法在疲劳试验方案设计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阐释了将大型结构件服役中承受的对称循环载荷转换为试验时易于加载的脉动循环载荷的寿命等效原理、方法及具体计算公式.这些结果表明:通过这样的载荷转换,可以实现寿命概率分布基本等效的同时,显著提高电液伺服系统的试验加载频率(从2 Hz提高到4 Hz),缩短试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