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纳米CaCO3粉体对涂层用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进行改性,制得应用于玻纤布涂层的纳米CaCO3/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胶粘剂。对加入不同配比CaCO3粉体改性后的胶粘剂进行了粒径测试,并测试分析所制得乳液胶粘剂的固含量、粘度、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对玻纤布进行涂层,测试涂层的耐碱性、粘结力。结果显示:当粉体加入量为2‰左右时,所得乳液胶粘剂的固含量、粘度、稳定性及涂层性能最优,玻纤布表面涂层的耐碱性及粘结力最好,显出最佳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2.
探讨对皮革文物进行回软保护。以光老化牛皮革作为皮革文物替代样,通过对卵磷脂、羊毛脂和蓖麻油分别改性后复配成回软剂;并对老化皮革进行回软处理,通过物理性能测试、色差测试、SEM、热重分析及红外分析等手段对回软后皮革的结构与性能作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回软处理后,回软剂渗透进入皮革内部结构,填充于胶原纤维之间,老化皮革的柔软度、拉伸应力以及断裂伸长率有了改善。但是SDBS在回软过程中容易残留,羊毛脂对皮革热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经综合分析,主要成分为磷酸化蓖麻油的回软剂对样品的柔软度提高效果最佳,回软后老化皮革恢复了一定的光泽,而形貌及结构等几乎没有发生改变或破坏,符合文物保护"最小干预原则"。  相似文献   
3.
以氟化钠处理后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覆盖剂对临澧膨润土进行有机化改型。介绍了原矿的特性,并对制得的有机化产品进行了X一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形貌观察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初步证明临澧膨润土可以制作质量较好的有机膨润土。  相似文献   
4.
 摘 要 为了将出土的固结丝织品揭展开来,首先分析了固结物的主要成分,又自行研制出一种针对南京报恩寺出土固结丝织品的揭展剂,通过对固结丝织品滴加揭展剂前后结构与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揭展时间10 min 的条件下,固结丝织品揭展前后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色差、红外光谱、热性能以及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此揭展剂可用于出土固结丝织品的揭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紫外光照射后草木染丝织品文物的形貌、结构和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规律,以冻绿染丝织品和醋酸铁媒染丝织品为实验对象,模拟在紫外光照条件下染色丝织品文物可能的状态,首先使用天然冻绿染料提取色素结合醋酸铁媒染剂对丝织品进行染色,并制备铁媒染丝织品,再对其进行紫外光加速老化;然后利用分光测色计、扫描电镜、万能材料试验机、红外光谱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进行色差变化、微观形貌、力学性能、二级结构及稳定同位素表征。结果表明:紫外光会导致丝织品颜色变化,其中铁媒染丝织品的色差变化最明显;蚕丝纤维表面老化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隙,且力学性能显著降低;蚕丝纤维二级结构中的β-折叠结构遭到破坏;丝织品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紫外光老后有所增大,而铁媒染样品变化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天然植物染料染色丝织品文物的保护,在保存或展览时应避免紫外光的照射;天然染料染色丝织品时应注意媒染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丝织品炭化前后的形貌、结构及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变化情况,采用热老化试验箱对现代丝织品进行人工加速炭化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仪和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丝织品在200℃炭化条件下0.5 h后变黄并最终变黑;炭化24.0 h后,蚕丝纤维的强度降低,直径明显减小,同时β折叠结构会向α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变;丝织品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在炭化后均被富集,氢、氧稳定同位素被贫化。该研究可以为丝织品的产地溯源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核壳结构乳液,并用超细无机粉体对核壳比为7/10的乳液进行改性;主要讨论高岭土,海泡石,碳酸钙,二氧化硅4种粉体对涂层玻纤布的强力和耐碱保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粉体对乳液改性的效果有较大差异,当高岭土的填充量达到4‰时,耐碱保留率达87.8%.  相似文献   
8.
核壳型丙烯酸酯乳液涂层玻璃纤维布的耐碱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乳液.讨论核壳比、水的用量对乳液性能和涂层玻璃纤维布耐碱性能的影响.利用TEM对乳液结构的观察表明,所制备的乳液具有较好的核壳结构.耐碱性能测试表明,不同核壳比以及预乳化不同水用量对涂覆的玻璃纤维布的耐碱性影响不同,其中核壳比为7/10及水用量为单体的1.2倍时样品的耐碱性能最好.SEM对涂层玻璃纤维布的表面进行观察发现,核壳比为7/10时,乳液具有最好的黏附性能.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孔树脂结构的设计,利用二次致孔法制备了CMC-g-PAM/PAAS多孔树脂。通过TG、SEM、FTIR、XRD和氮气吸附法等手段表征了该树脂的形貌和结构特征,测试了多孔树脂分别在高湿和低湿条件下的调湿平衡和最大湿含量,分别讨论了绝对湿度变化条件和温度变化条件下多孔树脂的调湿性能。结果表明,AlCl3的质量分数为丙烯酰胺单体的2.5%时,多孔树脂的调湿平衡范围为57.5%~62.5%,最大湿含量为自身质量的122%。在绝对湿度变化条件下,多孔树脂仍能维持相对湿度在57.5%~62.5%范围之内;在温度变化条件下,多孔树脂在40℃时的调湿平衡时间不超过1h,在10℃时的调湿平衡时间不超过3h。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丝织品上的染料几乎都来自于自然界,其中大部分染料属于植物染料。本研究应用微型光纤光谱技术无损检测植物染料的类别,成功地获得了茜草、黄檗、槐米、苏木等七种植物染料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此外,该技术还被应用于七种染料的光照色牢度评估。在4.32×104w/m2辐照度下光老化,黄檗的光照色牢度最差,靛青的光照色牢度最佳。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微型光纤光谱技术不仅能够鉴别植物染料,而且还能评估它们的光照色牢度。该项技术将为丝织品文物上的染料研究提供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有助于文物保护人员建立合适的光环境来减弱古代丝织品在展览和保存时的光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