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避免卫星轨道摄动分析过程中多种代数系统繁琐的相互转换,创新性地引入几何代数系统,在统一的代数框架内研究摄动开普勒问题.利用几何代数体系中的位置空间与旋量空间之间的转换关系,将摄动Kep ler方程转化为线性、正则的旋量方程(简称KS方程),并给出Kep ler旋量方程的解.最后,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说明几何代数这种新工具在卫星轨道运动中应用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超白玻璃为衬底,利用热丝化学气相沉积和磁控溅射法制备了Glass/nc-Si/Al叠层结构,置入管式退火炉中进行等离子体辅助退火.样品在氢等离子体氛围下进行了400,425和450℃不同温度,5h的诱导退火,用光学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对样品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诱导温度升高,样品的Si(111)择优取向越来越显著;晶粒尺寸不断增大,在450℃诱导温度下获得了最大晶粒尺寸约500μm的连续性多晶硅薄膜,且该温度下薄膜晶化率达97%;薄膜的结晶质量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提高.样品经450℃诱导后的载流子浓度p为5.8× 1017 cm-3,薄膜霍尔迁移率μH为74 cm2/Vs.还从氢等离子体钝化的角度分析了等离子体环境下铝诱导纳米硅的机理.  相似文献   
3.
接枝型水性环氧树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以甲基丙烯酸为接枝聚合的单体对环氧树脂进行接枝改性.通过对改性后的环氧树脂的水分散性、颗粒粒度检测和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环氧树脂水性化的较优条件:接枝温度为100 ℃,引发剂用量为环氧树脂总量的1.5 %,单体甲基丙烯酸用量约为环氧树脂总量的10 % ,接枝反应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4.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0、450、600℃下制备了小麦秸秆生物炭(XM300、XM450、XM600),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生物炭对水中四环素(TC)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比表面积与孔容积增加,孔径变小。准2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生物炭对TC的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是受2种以上因素共同影响的单分子层吸附,生物炭对TC的吸附容量顺序为q(XM600)q(XM450)q(XM300)。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发现生物炭对TC的吸附包括快速外扩散与缓慢内扩散2个过程。pH影响了生物炭与TC之间的静电作用及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导致吸附容量先减小后增大,在pH=9.02时最大。阳离子与TC之间的竞争作用导致生物炭对TC的吸附容量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5.
采用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SEM、FTIR及Boehm滴定对小麦秸秆生物炭(XM300、XM450、XM600)进行表征,考察了生物炭对诺氟沙星(NOR)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比表面积与孔容积增大,孔径变小,表面羧基、内酯基与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数量减少。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3种生物炭对NOR的吸附,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发现生物炭对NOR的吸附包括快速外扩散与缓慢内扩散;XM300对NOR的吸附容量最大(40.30 mg/g),得益于低热解温度生物炭中存在大量非碳化有机质的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6.
冷榨法与热榨法制取山茶油品质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生产高端山茶油产品提供数据参考,提升国内山茶油行业加工水平,本实验研究了山茶油冷榨法和热榨法两种制油方式的特点,并对所获得山茶油进行物理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和危害物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冷榨山茶油色泽浅黄透明,具有淡淡的油茶清香,其酸价、过氧化值为热榨山茶油的0.77倍和0.66倍,磷脂含量是热榨山茶油的0.36倍,维生素E和角鲨烯是热榨山茶油的1.29倍和1.28倍,苯并(α)芘含量仅热榨山茶油的3%,实验室冷榨与热榨山茶油中塑化剂均未检出。说明冷榨山茶油在理化指标、营养元素含量、危害物含量等多个方面均优于热榨山茶油,是非精炼食用山茶油的一种优质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种评定空间直线度的最小外包容圆柱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出了评定空间直线度的最小包包容圆柱的定义及其优化模型,在控制线旋转法的基础上给出了简捷的算法,最后用实例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六方氮化硼(h-BN)因其优异的性能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受到广泛关注.着眼于h-BN在微电子器件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实现h-BN的高质量、大规模可控制备及图形化的代表性工作.围绕h-BN的高介电常数、原子级平滑表面、高导热性和高稳定性,重点介绍了h-BN在二维晶体介电衬底、...  相似文献   
9.
分别对江南地区栽培较广的3个山稻品种进行了米糠含油率、脂肪酸组成、不皂化物含量与组成、γ-谷维素含量的分析,并与水稻和旱稻米糠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个山稻品种米糠含油率均高于水稻和旱稻,最高的是山稻18号,含油率达(23.08±2.20)%;脂肪酸组成最丰富的是山稻14号,共检出14种脂肪酸,必需脂肪酸质量分数最高的是山稻5号,仅次于旱稻,达35.83%,最低的是14号,为28.31%;米糠油不皂化物中含量最高的是甾醇类化合物,3个山稻品种中植物甾醇质量分数均超过总不皂化物的50%;山稻18号角鲨烯含量最高,仅次于旱稻,达1 168.91mg/kg; 5种米糠油中γ-谷维素含量从高到底分别为山稻18号、山稻5号、旱稻、山稻14号和水稻,γ-谷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20.74±0.08)、(18.26±0.08)、(16.68±0.88)、(14.72±0.31)、(12.61±0.11) mg/g, 5个品种间γ-谷维素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山稻米糠含油率较高,脂肪酸组成丰富,油中植物甾醇和γ-谷维素等含量均高于传统栽培的水稻和旱稻,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新鲜、冷冻干燥和不同干燥温度制得的皱环球盖菇样品挥发性组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新鲜皱环球盖菇风味物质以3-辛酮、己醛和2-十一烷酮为主,含量分别占总挥发物的68.25%、13.12%和1.40%,风味活度值分别为142.63、162.39和11.71;高温会导致皱环球盖菇风味物质的损失,并产生以烷烃为主的挥发性组成;冷冻干燥样品形态保存最佳,但由于高真空的原因烯、酮等易挥发性组分损失严重;30 ℃干燥皱环球盖菇样品挥发物组成最为丰富,共鉴定出58 种化合物,包括醛、烯、醇、酯、吡嗪类、呋喃类等风味化合物,相对含量超过5%的包括1-癸烯、环十二烷、2-戊基呋喃、4,6-二甲基嘧啶、2-十一烷酮、橙花叔醇,分别占总挥发物的17.17%、6.58%、5.97%、5.74%、5.62%、5.58%。本研究结果对了解不同皱环球盖菇产品风味差异化合物及精深加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