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1篇
轻工业   59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矿井工程中受损的钢筋砼结构进行加固补强,经过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钢结构替换原损坏结构,通过增加的钢梁、钢柱等构件,在合理的制作安装后,代换了原有受到损伤的钢筋砼结构部分,实现了对受损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功能的恢复。施工质量、工期等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罗勒挥发油的中试开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成  潘见  谢慧明 《食品科学》2004,25(6):101-104
本文介绍了两种提取罗勒干叶中挥发油的中试工艺,重点进行了蒸汽蒸馏和SC-CO2提取法出油率和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法的罗勒干叶出油率高达0.89%,挥发油中检测出13种主要有效成分;而SC-CO2提取法的出油率才达到2.8‰左右,但挥发油中检测出18种主要有效成分,且挥发油的颜色和风味比蒸馏法优越。  相似文献   
3.
穿心莲内酯在超临界CO2萃取中晶体的形成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超临界CO2结晶的穿心莲内酯颗粒微观形貌,并利用液相色谱进行纯度检测,阐述了穿心莲内酯在超临界CO2萃取中晶体在结晶板上成核、生长及分布。结果证实:超临界CO2在萃取釜中能同步萃取结晶穿心莲内酯,且在本实验条件下(压力低于25MPa),晶体纯度在结晶板上呈梯度分布:从下到上,纯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4.
张庆勇  潘见 《安徽化工》2006,32(3):26-28
为了优化从去内酯银杏叶粗提物中提取黄酮的工艺,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浸提和超临界CO2萃取—结晶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浸提较优工艺为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4.0h,浸提次数1次,液固比30∶1;超临界CO2萃取—结晶较优工艺为萃取—结晶压力15MPa,萃取—结晶温度45℃,萃取—结晶时间1.0h,夹带剂为甲醇。整个工艺简单可行,总黄酮的含量由22.40%提高到79.80%。  相似文献   
5.
光度法研究铜离子和铁离子与芦丁的不同配位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芦丁配合物以及铁-芦丁配合物形成的最佳条件和热力学常数,铜(Ⅱ)和芦丁在pH=7~8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可形成1∶2的稳定配合物,表观稳定常数为β2=4.351×1011,而芦丁和铁(Ⅲ)在pH=6的HAc—NH4Ac缓冲溶液中能形成最大配比为3∶1的混合配合物,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作为模板,以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SpA分子印迹聚合微球.通过扫描电镜观测不同条件下聚合微球的聚合效果,研究不同制备条件对SpA分子印迹聚合微球聚合效果的影响,从而筛选制备聚合微球最佳工艺;并检测了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SpA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SpA分子印迹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分散剂乙基纤维素(EC)加入量0.20 g/100 mL(甲苯);甲苯与水的比例10:3;交联度10%;引发剂加入方式为缓慢滴加;反应温度50℃.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的SpA分子印迹聚合微球对SpA的吸附量:6.956×10-3μmol/g.  相似文献   
7.
采用相转化法,将纳米级Fe3O4颗粒填充到聚砜中制备了磁性复合超滤膜,在外加磁场调控下,其对溶茵酶的截留率显著降低。用磁强测量系统、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膜进行了表征。磁滞曲线显示纳米Fe3O4颗粒、磁性膜具有超顺磁性;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纳米粒子在膜中分布基本均匀,在10μm×10μm观测范围内复合膜的粗糙度只有39.106nm;由x射线光电子能谱推测复合膜中纳米Fe3O4粒子与聚砜之间形成了Fe-O-S键,粒子能较为稳定地分布在聚砜基体中。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磁性纳米粒子一铁酸钴(CoFe2O4)被引入聚砜膜,采用相转化法制备聚砜/铁酸钴(PSF/CoFe2O4)杂化超滤膜,并通过磁场诱导超滤实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磁强计(MPMS)、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考察了膜的性能和结构.结果表明:磁场对聚砜/铁酸钴复合膜的截留率有调节作用,该杂化膜磁滞效应明显;膜中形成有机大分子网络(PSF)与无机纳米粒子(CoFe2O4)分散增强型结构;与未添加CoFe2O4的PSF膜相比,复合膜的玻璃化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鲜榨石斛汁的规模化流通,试验将超高压技术引入石斛汁加工过程。采用300 MPa高压处理料液比1:40(g/mL)的鲜榨石斛汁15 min,多糖和总生物碱溶出量较高压处理前提高了15.49%和3.49%,分别达到82.07±1.74 mg/g和206.97±5.25μg/g。超高压石斛汁中总生物碱在模拟胃肠液中均有消化,且二者释放量几乎相当;采用透析袋法检测超高压石斛汁总生物碱利用率为77.34%±2.24%,而鲜榨汁仅为68.30%±1.15%。该超高压石斛汁在4℃避光条件下贮藏6周,其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及大肠菌群均不超标。研究结果表明:300 MPa高压处理鲜榨石斛汁15 min可实现其有效杀菌以延长货架期,同时石斛多糖溶出及总生物碱消化吸收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同时实现菠萝汁的保活和减敏,分别考察了压力、加压温度、pH和NaCl添加量4因素对菠萝汁纤溶活性和致敏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优化该工艺。结果表明这4个因素对纤溶活性和致敏性的影响的不同,通过工艺优化可以实现菠萝汁的保活和减敏,其最优工艺条件参数为压力425 MPa,加压温度50℃,p H 3.22,盐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55%。在该条件下,菠萝汁的纤溶活性保留88.34%,致敏性降至33.71%。说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实现菠萝汁的保活和减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