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3篇
能源动力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对NaOH作添加剂对尿素作还原剂的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xOUT)脱硝工艺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无添加剂时,在780℃~1 00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NO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N2O浓度先升高后降低,转折点为900℃。随着氨氮比增大,NO去除率增大,N2O浓度也随之升高,总的NOx去除率由于N2O的影响提高不明显。有NaOH作添加剂时,随着NaOH的添加量的增大,N2O的浓度逐渐减小,NO的浓度在较低温度时,先减小后增大,较高温度时,一直增大,但变化幅度要比N2O小。在氨氮比为1.5且有NaOH作添加剂时,900℃条件下可得到73.48%的总NOx去除率。NaOH对工艺的影响是产生活性基元和去除尿素分解生成的HNCO联合作用,后者作用较大。因尾气中钠盐主要以NaNCO形式存在,由此引起的烟气碱性增大的程度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2.
固体催化剂下生物油模型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油模型化合物可以简化因生物油成分复杂而给加氢研究带来的困难。配制合理的生物油模型化合物,采用2种固体催化剂CoMo/TiO2和NiMo/TiO2,研究了加氢温度(100~300℃)、氢气压力(0.5~2.5MPa)、反应时间(1~4 h)和催化剂类型对不同组分模型化合物加氢过程的影响,得出试验中模型化合物的最佳加氢工况:反应温度为250℃,冷氢气压力为1.5 MPa,反应时间为2 h。NiMo/TiO2的催化活性略高于CoMo/TiO2。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效除尘技术及烟气冷却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催化剂的防磨举措分析,探讨燃用高灰机组在不使用湿式电除尘器的情况下达到超低排放的可行性.与常规电除尘器相比,低低温电除尘器提效显著,幅度在17.09%~53.17%,辅以精细化的气流均布技术,可以配合高效湿法脱硫实现高灰煤超低排放.在某660 MW机组开展工程应用,燃用...  相似文献   
4.
魏宏鸽  徐明华  柴磊  朱跃 《中国电力》2016,49(10):132-135
为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需对脱硫系统进行优化和改造,其中双塔双循环技术为可选方案之一。通过现场试验和调研的方式,从脱硫效率、洗尘效率、系统阻力、运行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双塔双循环脱硫技术的运行特点。现场试验及实际调研结果表明,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具有脱硫裕量较大、运行可靠性高等特点,脱硫效率往往能达到99%以上,同时其协同除尘效果要优于常规单塔单循环系统,是燃中、高硫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之一。针对双塔双循环脱硫技术设计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循环泵备用数量较多,二级吸收塔氧化风机的利用率不高,一级塔液位下降较快和二级塔液位上升过快,以及系统设计阻力过大等,提出了优化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燃煤烟气中SO3的产生与转化及其抑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烟气中高浓度SO3的存在,不仅使烟囱出口出现“蓝烟”现象,而且会对锅炉系统造成腐蚀和污染,严重影响机组运行.针对这一现象,探讨了烟气中SO3的发生机理和SO3在锅炉系统各环节的产生与转化过程,并提出了目前抑制燃煤烟气中SO3生成和排放的几个方向,为抑制SO3生成和排放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湿法脱硫装置开展除尘效率试验,研究影响脱硫装置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脱硫装置对高浓度粉尘洗尘效果更为明显,目前脱硫装置综合除尘效率在50%左右。同时,实际运行时脱硫装置出口雾滴含量均高出设计值,雾滴中存在的固体颗粒是导致除尘效率偏低的关键因素之一。最后,提出了脱硫改造中除尘效率的提效措施,以实现脱硫的协同除尘作用,为下一步脱硫改造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7.
生物油催化加氢提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油是生物质经快速热解技术制得的一种液体燃料。生物油含氧量较高,必须经过提质才能转化为高品位燃料。在生物油提质技术中,催化加氢由于能显著降低生物油含氧量,提高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文中首先介绍了催化加氢的基本原理,并从生物油中不同的加氢对象着手,根据工艺的温度、压力、时间、催化剂和反应器等条件,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最后针对目前生物油催化加氢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其改进设想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