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冶金工业   9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化平面形状的控制理论模型,建立了楔形区厚度变化量和长度的线性关系;对轧件轧制长度进行计算机离散化处理,采用牛顿迭代法,建立纵向变截面轧制的微跟踪模型;根据实际轧制力和目标厚度,由Absolute—AGC进行辊缝设定计算,利用自主开发的2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在邯钢3500mm中厚板轧机上实现了平面形状控制功能,获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厚板生产的特点是批量小、规格多,因此坯料尺寸的设计对生产效率、成材率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自动控制的方法进行快速准确的坯料设计是适应现代化中厚板生产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中厚板厂的加热炉、轧机、冷床和剪切设备的参数并辅以计算机程序设计,可以实现坯料尺寸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麻点形成的各种原因,找出了影响钢板麻点的因素,针对不同原因形成的麻点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补救措施.研究表明只要加热工艺合理,轧制规程合理并严格执行,高压水除鳞系统运行正常,热处理方式选择正确,生产管理到位,产品的储存运输条件满足要求,中厚板表面麻点是可以预防甚至杜绝的.  相似文献   
4.
吴尚超  韩华军 《宽厚板》2006,12(6):42-43
通过在圆盘剪前增加液压活动推头和对剪后侧导辊的调整,减小了圆盘剪剪后钢板镰刀弯。  相似文献   
5.
针对邯钢3500 mm轧机生产10~20 mm规格Q345E钢板低温冲击韧性不合格问题,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指出中心偏析、钢板终轧温度高、待温后变形量不够、晶粒尺寸粗大是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生产中通过改善铸坯质量、保证加热温度均匀、降低终轧温度、加大待温后变形量,改善了Q345E板的低温冲击韧性,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厚板头部厚度超差的原因,在HAGC控制中针对钢板头部厚度超差采用辊缝沉入补偿方法,介绍了头部沉入补偿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在改善厚度超差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500 mm中厚板计算机控制系统由2级系统组成,在MAS轧制过程中采用了纵向变截面轧制的微跟踪模型。对轧件轧制长度进行计算机离散化处理,采用牛顿迭代法,建立纵向变截面轧制的微跟踪模型。利用西门子工艺和驱动自动化系统Simatic TDC和过程控制系统实现MAS轧制过程的微跟踪。实际应用表明微跟踪模型满足MAS的轧制要求。  相似文献   
8.
吴尚超  熊磊  王新钢  宋瑞建 《轧钢》2019,36(2):8-10
对邯钢3 500 mm宽厚板轧后冷却自动化系统集管的开启方式进行了分析及优化再开发。增加了稀疏开启、密集开启、分组开启及异常集管自动处理等功能,使冷却路径控制在自动模式亦可实现,明显提高了品种钢及特殊钢种产品的性能及板形。  相似文献   
9.
宽厚板轧机变斜率头部厚度补偿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宽厚板轧制时,钢板头部咬入冲击将对轧机弹跳产生影响,若不采取补偿措施,头部厚度将超差严重。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 500 mm轧机原来虽采用了三角形头部厚度补偿模型,但头部厚度超差仍达0.5 mm左右。通过对钢板头部厚度数据的分析,找出了头部厚度波动规律,提出了变斜率头部厚度补偿改进模型。采用该模型并严格执行咬入速度制度后,头部厚度超差减小到0.2 mm左右。  相似文献   
10.
在板带轧制厚度控制过程中.在辊缝位1闭环控制模式下,可通过检测轧制力的变化来修正辊缝目标值,使出口厚度与目标厚度保持一致.用递推法推导出了压力正反馈厚度控制的动态模型,并证明了其收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