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冶金工业   1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炉出钢口是转炉炉衬的一个重要部位,其维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钢水质量、转炉炉型控制、钢铁料消耗控制以及炼钢的生产节奏。分析了承钢120 t转炉出钢口管更换过程存在的问题。通过提高拆炉车扩孔质量,优化出钢口管更换的生产工艺,对出钢口管外形的重新设计,提高了出钢口使用寿命,同时降低了工人更换出钢口管劳动强度,缩短了出钢口更换时间,提高了转炉作业率。  相似文献   
2.
河钢承钢线材事业部120 t炼钢系统采用BOF-LF-CC工艺流程。通过转炉双渣脱磷,出钢前期电石预脱氧合金化,LF炉白渣操作以及Al、Ti、B、N的精确控制,连铸全程密封保护浇铸;轧钢严格执行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高强含硼冷镦盘条金相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1/4冷顶锻试验合格率为98.6%,满足了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3.
实验采用水模型法研究了承钢板坯连铸机结晶器工艺参数与流场的关系,探讨了结晶器宽度、拉速、水口侵入深度、水口侧中孔面积比对流场状况的影响趋势,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4.
承钢早期用电炉模铸→中型开坏→小型成材工艺生产的23MnV矿用圆环链用钢,生产工艺成熟,产品性能稳定可靠,但随着公司工艺结构日益向紧凑化、连续化方向发展,电炉和中型相继停产,改用了转炉连铸连轧一火成材新工艺进行23MnV矿用圆环链用钢的试制并取得成功,试制产品经用户使用证明,可以用于生产C级矿用圆环链及提升机链条,因此可以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并能够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以承德钢铁厂板坯连铸结晶器为原型,采用1∶1的水模型进行试验,研究了拉速、浸入式水口出口角度、水口浸入深度、水口底面结构及结晶器断面宽度等工艺参数对板坯结晶器内表面流速的影响。结果表明:拉速对表面流速的影响最大,随着拉速的提高,结晶器内钢液表面流速明显增大,当断面宽度为1 650 mm,拉速由0.7 m/min提高到1.4 m/min,表面流速由0.04 m/s提高到0.1 m/s;波浪面结构的浸入式水口表面流速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6.
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水力学模拟对两流板坯连铸中间包3种不同挡墙挡坝组合形式下包内流场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方案1(挡墙-挡坝-端挡坝方案)挡墙与挡坝间距不合理,端挡坝未起到控流作用致使中间包内流体平均停留时间、峰值时间短,死区比例较大(27.9%);方案2(挡坝-挡墙-端挡坝方案)显著改善了中间包内流场状况,全混流区及活塞流区比例增加,死区减小为21%;方案3(双墙双坝方案)由于增加一组挡墙延长了流体流动的路径,流体在中间包内的停留时间明显增加,死区比例最小(16.7%),同时微观电导率波动值也最小(0.025 ms/cm),为3种方案之最优.  相似文献   
7.
CL08拉丝用钢采用氧气顶底复吹转炉冶炼—钢包底吹氩一小方坯连铸工艺生产。通过对化学成分的合理设计,选择合适的脱氧剂、控制底吹氩时间、控制好钢中含氧量及钢水过热度,采用全程保护浇注,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81MnCrV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的产品质量,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学习,从成分偏析、钢中的气体、钢坯的缩孔和疏松、线材的表面质量、线材内部粗大的非金属夹杂物、线材金相组织等方面,对影响81MnCrV钢热轧盘圆冶金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概括介绍了我国非合金结构钢的发展现状,从优化质量的角度探讨了非合金结构钢的生产过程和质量问题,并指出了在现有生产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使用氮化钒铁合金生产4批159炉高强度钢筋的工业试验结果,基本工艺为100 t氧气转炉冶炼→165 mm×165 mm方坯连铸→热连轧(Φ20~32 mm),试验中以使用钒铁或氮化钒合金化作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1)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成分控制稳定;(2)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钒的收得率高于使用钒铁或氮化钒;(3)钢中钒含量、钒的加入量对钢材机械性能的影响规律性非常明显,所得定量经验式可用于合金成分设计参考;(4)使用氮化钒铁合金化完全可满足HRB400~500高强度钢筋的生产,有降低合金用量和合金化成本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