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2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鱼雷罐喷吹脱硫动力学条件差,引起脱硫剂消耗高、铁液回硫比例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鱼雷罐双枪斜插式喷吹脱硫新工艺;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原工艺和新工艺的脱硫动力学条件,以及工艺参数对熔池混匀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目前使用工艺,新工艺可以大幅度缩短熔池内液体混匀时间,显著改善喷吹动力学条件,提高脱硫效果;试验条件下,混匀时间改善最大幅度达53.8%。  相似文献   
2.
脱硫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非线性工艺过程,针对传统的方法建立的脱硫控制工艺模型无法保证稳定和高精度的脱硫效果,在分析测试了常用BP神经网络后,提出采用贝叶斯正则化BP神经网络建立该模型,并用生产实例予以验证;实践表明.该模型消除了操作工人主观误差,提高了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3.
根据无气化室喷枪的破损形式,分析了枪衬耐火材料、现场维护热修料与热修工艺、金属枪芯结构、石墨喷嘴修复与更换等多因素对喷枪使用寿命的影响关系,以喷枪制备到使用过程控制的全局观念,制定了延长喷枪使用寿命的综合技术方案。通过四方面的技术研究、多方面的技术综合以及工业性试验,开发出了可靠的长寿命综合技术,并在实际生产应用,使喷枪使用寿命延长2.68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武钢炼钢总厂二分厂KR脱硫工艺的改进。通过优化了脱硫剂的成分,使脱硫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脱硫剂单耗大幅降低;优化了搅拌、扒渣工艺并采取底吹技术,大幅减少了扒渣过程中的金属损失;改进了搅拌器形状和制作工艺,提高了搅拌器寿命,并减少了修补料消耗;开发了脱硫自动控制模型,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操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将神经网络理论应用于铁水脱硫过程,研究工艺参数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报模型,为生产过程中工艺参数(搅拌时间、搅拌次数和加入剂量)的设定选择提供准确的预报。研究分析表明,该预报模型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提高铁水的脱硫成功的命中率,降低铁水的脱硫成本。  相似文献   
6.
针对武钢320 t鱼雷罐脱硫喷枪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喷枪耐火浇注料、枪芯结构、修补料和修补工艺3个方面介绍武钢的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RH喂硅钙线处理是武钢股份炼钢总厂二分厂2年多来使用较多的1种改善钢质的成熟工艺。生产实践表明,RH结束后喂硅钙线的收得率与喂线速度、喂线量、喂线钢种、喂线后的吹氩强度大小等有关;喂硅钙线应处理好增Si、增B、增N对钢种成分的影响,避免Si、B、N出格改钢;喂硅钙线能改变品种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并提高轧后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鱼雷罐斜插式喷吹脱硫过程中熔池内的流动状态,研究了熔池不同区域之间动力学条件的差异以及工艺参数对熔池混匀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斜插式喷吹脱硫工艺中,喷吹气体的上浮状态仍然呈垂直向上形态,但熔池内液体的循环运动呈现明显的不对称形;鱼雷罐两侧端部死区的脱硫动力学条件差别较大,导致两区域铁水脱硫效果不同,容易引起铁水回硫;试验条件下,随着喷吹气体流量和喷枪插入深度的增大,喷吹气体搅拌动能的增加,熔池内液体的整体混匀时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力模型试验,分析了鱼雷罐倒T形喷吹脱硫过程中熔池内的流动状态,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鱼雷罐倒T形喷吹脱硫混匀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鱼雷罐倒T形喷吹脱硫过程中2支上升流股相互影响,会消耗部分能量,不利于搅拌动能的充分发挥;试验条件下,随着喷吹气体流量的增加,熔池内液体的混匀时间显著降低,当喷吹气体流量增加至3 m3/h后,混匀时间随喷吹气体流量略有增加;随着喷枪插入深度的增大,熔池内液体的混匀时间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0.
MA超低碳钢(/%:≤0.005C,0.007~0.012Si,0.07~0.15Mn,≤0.025P,≤0.025S,≤0.035Als,≤0.0020N)的生产流程为KB-150 t BOF(终点[C]≤0.020%)-RH-200 mm板CC工艺。试验分析了结晶器保护渣,中间包覆盖剂,钢包耐火材料对钢液增碳量影响。结果表明,结晶器增碳量(△C 0.0003%~0.0008%)明显高于中间包增碳量(△C 0.0001%~0.0005%),通过稳定冶金操作,控制保护渣原始碳量为1%~2%,向保护渣中添加MnO2(3.5%~4.0%),控制覆盖剂量等工艺措施,可有效地减少钢液增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